[2003-06-09] 益智的《古代物理學史》 放大圖片
「中國物理學史大系」《古代物理學史》
.羅 琳.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物理學才真正傳播到中國。一八五九年,李善蘭和來華教士共同翻譯了三本書。他們是《重學》(今日物理學)、《談天》(今日天文學)和《代微積拾級》(今日微積分),將牛頓建立的經典物理學體系及其數學方法全部介紹到中國來了。此時,中國人才知道,球形大地圍繞著太陽作橢圓運動,運動時,地球不落不墜之原因是太陽和地球之間有萬有引力作用。
新宇宙觀推動革命
李善蘭在《談天‧序》中向世界宣告:日心地動,橢圓軌道和萬有引力,「定論如山,不可移矣」。他還聲稱自己「主地動及橢圓之說」,並鄭重告訴讀者,「此二者之故不明,則此書不能讀」。「中國物理學史大系」《古代物理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十二月出版)寫道:「李善蘭《談天》.序是當時中國一批先進學者接受新的科學宇宙觀的宣言書,成為中國人從傳統宇宙觀向科學宇宙觀、從傳統科學向近代科學轉變的一個歷史界標。」
可見,中國人在一八五九年才放棄「蓋天說」和「渾天說」,接受近代科學的宇宙觀,迄今還不到一百五十年!從《古代物理學史》中看到,大概由於時代變遷,中國人接受這一新宇宙觀時,並不像西方近代科學興起之初那樣發生了殘酷的鬥爭。可是,該書也曾指出,在李善蘭譯《談天》之前,清宮廷、保守教士和保守學者一直將地圓說和日心地動之說判為異端邪說,並保守其知識「機密」。期間雖未到凌遲處死的程度,卻亦頗為激烈。李善蘭譯《談天》時似乎預感到這場宇宙觀之爭的勝利,他在「序」中說:「此書一出,海內談天者,必將奉為宗師」。
梁啟超也曾指出,《談天》一書「不可不急讀」,因為人每日居天地之間而不知天地為何狀,是謂大陋。果然,《談天》出版後,引起中國人極大反響,以致該書重印了十三次,後又有增補譯本,《談天》和《重學》書中的科學思想不久為青年學生所掌握。在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這個科學新宇宙觀曾被人們當作變革社會的鼓舞力量。由此可見,無論西方還中國,新宇宙觀的確立都曾經是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之前奏。在討論中國是否發生像西方十六七世紀那樣的科學革命時,人們不能不關注這一宇宙觀的變革情形。
實現《莊子》的猜想
《古代物理學史》一書,在《大系》中是一本綜合性的著作。全書七章,除力、聲、光、電磁四章有詳盡的專門學科史外,其餘均為作者新撰。然而,該書不僅對力、聲、光、電磁各專科史作了極好的綜述,而且作者還有許多新發現、新史料和新觀點貫穿其中。「熱學」、「關於物理結構的思辨學說」、「近代物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和傳統物理學的終結」等章是該書作者在《大系》中的新筆。從文獻搜集、材料梳理、圖片製作、文字功夫,乃至索引等,都表現出作者腳踏實地做學問的精神。這是當前學界應當提倡的態度。
《莊子‧逍遙遊》中有這樣兩句話:「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頗有趣的是,《古代物理學史》作者將與此相關的文字放在浮體和流體動力學中作了深刻剖析,指出中國人早有關於空氣動力的思想,並為實現《莊子》中的猜想,人們幾乎經歷了迄今為止的整個文明進程。有了腳踏實地的漸進積累,才會有「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