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4年4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采風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4-28] 寫我遊情:戰爭反思

遨 天

 周恩來總理曾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表示重溫歷史有助對後人的啟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諾曼第戰役,實在值得現代人追思,以反省戰爭的意義,從而尋找今日國際關係的正確方向。談到此役的背景,需追溯至一九四零年前後,那時是希特勒最意氣風發的年頭,他雄霸半個歐洲,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相繼淪入納粹魔掌,歐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一九四二年初,由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多國組成的盟國,其領袖及軍事首長在北非卡薩布蘭加開會,決定以英國為基地,由英國的Lord Louis Mountbatten(蒙巴頓)負責指揮聯合行動的總部,策劃反攻進入歐洲大陸,拯救多個淪陷國家。

 其實,當時盟軍,尤是美國及俄羅斯牽頭,企圖在歐洲展開第二個前線,當中意屬從英倫海峽進駐歐洲。

 同年稍後時間,一支由英國及加拿大軍帶領的部隊秘密策劃「銀禧行動」(Operation Jubilee),在距離英國Sussex六十七公里的法國Dieppe進行突襲,但德軍預計到盟軍可能會在歐洲以水路登陸,策動反攻,早已在多個港口加強防衛,僅九個小時,入侵的英、加部隊便遭瓦解,著陸的五千一百人中,死傷三千六百五十八人,德軍僅損失三百餘人。

 雖然德軍的防線已十分精密,但希特勒仍不敢掉以輕心。一九四三年,他派出另一支指揮部隊建立了大西洋防線以加強守衛,並任命戰績彪炳、有「沙漠之狐」稱號的隆美爾(Erwin Rommel)元帥作為西面的國防總指揮。

 在一九四三年至四四年五月期間,隆美爾下令在海邊鋪設綿長的水雷陣,在沿岸水陸地區埋下地雷,當時每平方公里的地方便埋藏了六萬五千個地雷,單是在法國便埋有二億個。更將原長達百萬米的防線再加長,在盟軍可能會空降著陸的海岸線範圍挖坑灌水,使大片土地變為水澤,令空降隊伍難以進攻,同時在沙灘上排滿大型的菱形拒馬,阻礙大炮及空軍登陸艇,在具策略的位置建槍炮陣地,令軍隊可以方便而安全地俯瞰以監視那呈新月形的海灘,在低地建槍炮陣,以攻擊迎面的敵人而己方則能有足夠的掩護。單是在阿馬哈海灘(Omaha Beach),便備有六十支大炮及八十五台機關槍陣地,還有自動噴火器。隆美爾並下令在不同地方佈置「蘆筍」式長釘,嚇阻登陸行動,防守極為森嚴。

 德軍將領隆美爾的策略是在敵軍進攻時固守登陸點,加強己方軍力,迫令敵方後退。他曾說:「我們僅有一次機會阻止敵人進攻,那是當他還在水中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防守海岸。」可惜,他不能確定在哪裏駐紮裝甲部隊,才能迫使敵方遠離海岸。結果在百哩長灘上無法集中一點來防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