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4年5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服務專區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5-19] 物有所值:山頂與纜車

放大圖片

 約一九二○年山頂第一代觀景亭的明信片,時值為五百元。

 約一九二○年山頂第一代觀景亭的明信片,時值為五百元。

 十九世紀中期的太平山頂,只有數十戶外籍居民。他們的登山工具,只有轎子、肩輿和山兜,全部仰仗人力,轎夫則由二至四人不等。相傳曾有人養一駱駝以代步,但種種不便局限了山頂居民的人數。

 1881年,有洋商向港府建議,籌辦由西環至筲箕灣的電車服務,並設有一登上太平山頂的支線。最後,只落實由花園道至山頂的登山電車計劃,於1888年通車,這是香港的第一種機動車輛,是由蒸汽發動者,到了1926年,才改為電力。有了登山電車(於1960年代正名為纜車)後,山頂立即發展為高尚住宅區。

 1904年,當局立例限制山頂區只供外籍人士居住。1947年,此限制才被撤消。

 直至1960年代,纜車仍分有頭等和三等,而三等客則多為受僱於山頂住戶的傭工,約1970年,三等才被取消。

 農曆新年,中秋節及重陽,大量市民登高上山頂。在戰前,纜車票價昂貴,大部分人都沿舊山頂道徒步登山,山頂滿佈人潮。在1920年代的報章,記載此種盛況,述及人潮川流不息,非法小販到處擺賣。不少人帶備自製的神像木偶,供迷信者參拜。一遇警察的追捕,則捧著神像落荒而逃,成為奇景。

 最早的山頂觀景亭設於歌賦山附近,1950年代初則建於纜車站旁,被稱為「老襯亭」。現時所見者,已經歷兩次改建了。

 早期的纜車車身結構為木料,到了1950年才改為全金屬者。1990年,再度換上二輛由瑞士製的新型雙卡纜車。

 至於花園道的車站,亦由早期的簡陋木結構,經過一度改建,成為目前附有聖約翰大廈的新型建築物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服務專區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