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7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戲曲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7-13] 南音演唱會重唱老歌

放大圖片

 李蕙雯演唱南音《癡夢》

 南音、龍舟和粵謳都是廣東歌謠體的民間曲藝。早於明末清初在廣東已相當流行,清代中葉更是它的繁榮期,近年在順德、恩平等鄉村仍很受歡迎。

 由康文署主辦的中國戲曲曲藝專場「廣東民間南音演唱會」,雲集了來自廣東音樂曲藝團、廣州市粵劇粵曲學會和順德市曲藝協會的曲藝名家,演唱粵謳、南音、平腔南音、地水南音、龍舟等名曲名腔。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曲藝演唱家黃少梅,特別就是次節目對粵謳曲目、唱腔作了整理和修改,讓觀眾欣賞這種在廣東曲壇已消失多年的歌曲。

 龍舟與木魚、南音、粵謳及鹹水歌等相近,但有獨特的藝術手法和曲調。傳統曲目內容豐富,有神話、傳說、寓言、歷史故事等,以七字句為基本句式,也有三言、九言、十一言等,大體是三四句為一組。有起式和煞尾,上句轍韻自由,下句必須合轍押韻。曲調低沉、婉轉,演唱者手執木雕的小龍舟,舟上的人物可牽線引動,並在胸前掛上小鑼小鼓,敲擊節拍。

 粵謳是廣東曲種,又名越謳,原是粵語地區的民間歌曲,以廣州方言詠唱。相傳清代文人馮詢、招子庸寫了不少粵謳作品,被譜入聲歌,流傳日廣,遂成風靡一時的曲藝形式。曲詞基本是七字句,四句為一節,押韻的格律極為嚴格,大多描寫男女愛情和妓女的種種不幸遭遇。曲調適合抒情,旋律沉鬱悲涼。早期是無伴奏的徒歌形式,後來多以廣東盛行的管弦樂器如琵琶、揚琴、洞簫等伴奏。

 南音是廣東粵語說唱,明代稱為「木魚」,清中期以後稱「南音」。南音之曲詞乃為七言詩,以四句為一單元,第一、三句尾字必為仄聲字,第二、四句必為平聲字,一高一低之變化,動聽悅耳。

 地水南音,「地水」原為卜卦之術語。往昔南音瞽師亦以卜卦為業,故盲人所唱之南音亦稱為「地水南音」。瞽師累積數百年之經驗,所唱南音自成一格,主調多屬悲涼婉轉,如泣如訴,聽者動容。

 平腔南音帶有南番順一帶的鄉土氣息,韻味濃郁,著重吸氣、吐字,領略人物的感情,節奏變化大。在前奏、過門、唱腔上都有別與其他南音。

 是次節目有李蕙雯演唱的南音《癡雲》、陳廣演唱的龍舟說唱《何惠群嘆五更》、黎浩明的木琴獨奏《驚濤、走馬》、莫若文的南音《祭瀟湘》、何克寧的高胡獨奏《鳥投林、醉月》、何萍的南音《羅崗香雪》、何克寧等的五架頭小組奏《雙聲恨、雨打芭蕉》、劉志光演唱的地水南音《男燒衣》、陳麗英的平腔南音《周氏反嫁》、甘少華的笛子獨奏《旱天雷、平湖秋月》及黃少梅演唱的粵謳《桃花扇》。

 這次演出將於七月十五日到十七日先後在牛池灣、西灣河、大埔文娛中心舉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