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31] 70年代末本土兒歌始風行
■韋 然
兒歌的調子簡單、音域不高、易唱易學,歌曲也就更容易流傳。法國兒歌《小星星亮晶晶》(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英國兒歌《倫敦大橋正在墮下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都是十分簡單的歌曲,但卻可以跨越世紀、跨越地區的流傳下來,歷久不衰。
一直以來,香港並沒有本土的兒歌。從前孩子唱的歌曲,都是一些傳教士以外國兒歌填寫了國語歌詞的歌曲,如《我是一個大萍果》,以粵調唱來,卻就十分「拗口」。
這些外國旋律配新詞的「混雜」本土兒歌,最早在電視兒童節目出現,如辛尼哥哥的《跳飛機》歌集。直至1978年期間,星島日報旗下的星島傳音唱片公司,出版了筆者以廣東童謠和廣東兒歌為素材創作的四輯廣東歌謠集:《月光光》、《點蟲蟲》、《洗白白》和《爬牛牛》。
可能這是香港第一批正式出版的兒童歌集,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銷路很好,令香港的唱片公司突然發現兒歌的可觀市場,於是紛紛投資兒歌製作。當年多輯兒歌,都得時很好的成績,辛尼哥哥更憑著《跳飛機兒歌集》更獲得當年的白金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