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4年9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9-02] 魯平退休生活新派而灑脫

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彭凱雷 劉凝哲

 如今退休在家的魯平,生活過得新派而灑脫,居家時盡情揮灑享受CD的喜好,每天「一網打盡」香港報章,每周數次揮桿高爾夫球場。他還鍾情新事物,當下流行的數碼相機、網絡、軟件都是心頭好。

 本報記者前來拜訪的這個夏天,他還攜兩個已遠居重洋的外孫女重走「絲綢之路」,引領她們踏上「認識中國」之旅。更令人驚訝的是,魯平笑言他數十年後又重回「娘家」,重新投身宋慶齡夫人上世紀四十年代創辦延續至今的福利事業……

 而這一切,正如魯平客廳中唯一的一幅字「待到山花爛漫時」。三年前,本報訪問他要拍照時,也是這個位置,他請記者在此留影,毫不掩飾他對這幅字的喜愛。這幅字,意境好,行雲流水的筆墨亦如同一幅繁花如夢的畫,魯平紅潤的臉龐與燦爛的笑容與這幅字好似絕配。

 魯平欣賞的這幅字,也與香港有關。三年前,記者還懵懵懂懂,只曉得黃苗子是民革元老。今天,魯平笑言:「黃苗子,了不起的書畫家。哦,他是梁愛詩的舅舅」。

 魯平如今在家傾情關注的,莫不是香港。他說:「我現在雖然退下來了,但我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大批的東西要看!」

 記者在魯平家客廳所見,香港報章是一大疊一大疊的。由於香港空運至北京,要晚一天。香港政經風雲,魯平當天清晨就要先睹為快,上網就成了他生活中重要一部分。

每天上網至少三小時

 當笑言他趕上香港記者了,已屆77歲高齡的魯老可不服,他說:「我上網時間要超過你們!我每天上網,早上上一次,上午上一次,晚上上一次,報章一網打盡。至少每天要花三個小時!」

 過去為香港回歸事業奔忙的他,是個地道的音樂發燒友,過去沒有時間聽,現在盡可享受。此次訪問時,魯平還透露了即將開始的一個新潮而龐大的計劃:「我要把所有收集的音樂磁帶都編成目錄,用電腦儲存起來,這樣找起來就很方便。每一張CD都要把作曲家的名字、樂隊、指揮輸入到電腦裏,這很花時間,我準備這個夏天請一個中國音樂學院的大學生來協助做這件事。」

77高齡奉獻福利事業

 談到「回娘家」這個概念,面對記者的疑惑,魯平哈哈大笑。細問才知,魯平大學畢業時,就以地下黨身份幫助宋慶齡夫人辦事,第一件事就是將海外募集到的物資運至解放區,就此結下濃濃福利情緣。

 魯平說:「我現在退下來以後,上海中國福利基金會還要我回娘家去,幫他們做點事。因此,我在上海中國福利基金會和宋慶齡基金會裡都還掛著名。有時候我還去上海,商量商量,研究研究。盡我所能。」

一周打幾場高爾夫球

 本報記者三年前曾採訪魯平。時間正巧,本報記者三年後再到魯平位於銀閘胡同的寓所拜訪時,日曆上正是三年前的前一天。更令人驚訝的是,魯平一派健康的身態與心態,與三年前無甚分別。客廳的擺設,高高疊起的香港報章,滿櫥櫃的音樂CD,唯一的一幅黃苗子的題詩,臉色紅潤的魯平就在同一個環境中與本報記者分享他在鄧公思想的指引下如何處理香港問題的體會。

 這一談就是兩小時,其間接了兩個電話,他爽朗的聲音沒甚改變。當記者道出這一感覺時,魯平笑了,他說:「我是非常注意運動,堅持鍛煉。一周要打好幾場高爾夫球。」

攜孫女認識中國文化

 魯平的家庭生活安逸而快樂,「我的孩子都不在身邊,就是我和我老伴兩人。」

 本報記者打聽到他最近去了趟新疆,魯平說出幕後故事,「那是因為我在美國的女兒,帶著我的兩個外孫女回來了。我每年要他們暑假一定回來,讓她們學習中文。大外孫女今年十二歲,寫了一篇英文作文《絲綢之路》。她給我看,我覺得很好,但她的了解僅僅局限於書本。我說你寫得很好,我帶你去真的絲綢之路上去看看。就這樣,我帶她們去西安、敦煌、吐魯番,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化。」

 魯平還深情教導女兒:「她們在美國出生,你們在家裏一定要給她講普通話。因此,我的兩個外孫女,哈,她們中文能聽能講!」

「文革」時曾做電工

 退休居家的魯平七年來一貫低調。本報記者訪問前到處搜集專門刊登退休高官傳記之類的雜誌,沒有發現一篇有關魯平個人生活的故事。網上也是。

 網上找到的魯平簡歷,四平八穩,原文如下:「魯平生於1927年,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歷任中國建設雜誌社副總編,國務院港澳辦秘書長、副主任、主任,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魯平是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前途問題談判中方代表團成員。參與起草了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參與起草了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7年退休。」

 三年後的訪問,或許是與記者熟絡了,魯平將自己的「文革」中的「老底」曝了光。原來,以前曾是傳媒高層與政治家的魯平,「文革」期間還作過電工,並自裝半導體,「偷聽敵台」,提前獲悉林彪摔死!

自裝半導體「駁料」

 魯平笑言,「我原來是學工的,實際上對工還是有興趣的。」文革中,魯平被打成走資派,反革命,戴著兩頂高帽下放到幹校去勞動。因為有一技之長,還能吃苦,不像其他文人幹體力活,而是被派做電工。

 雖然連《人民日報》都看不上,魯平卻自有辦法「駁料」。「我自己組裝半導體,晚上躲在屋子裏聽短波,聽到很多東西。比如,林彪事件,他們根本不讓我們知道,但我從短波中早就聽到了。」

 回憶起這段趣事,魯平興致盎然。「有一天,他們把我們這些『反革命』召集到幹校大門口。大門口上書兩條標語: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這就是林彪的語錄。造反派喝令道:『你們把它刷掉!』我就裝著什麼都不知道,一副不解和維護革命的樣子質問他『為什麼要刷啊,這不是林副統帥的語錄嗎?怎麼敢刷掉!』造反派對著我翻白眼,只能乾喝著『你不要管,讓你刷就刷!』」

 30年過去了,吃苦的歲月和盡享天年的歲月裡,魯平的笑聲還是同樣爽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