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3] 三言兩語:粵普對應規律
施仲謀
廣東話裏有一組dz、ts、s聲母,當它對應普通話的時候,卻會變成三組,令人無所適從,感到非常困惑。譬如廣東話的「脂」字,廣東話的拼音是dzi,普通話讀音卻可能是zhi、zi或ji,到底哪一個才對呢?
再舉一個例子:「深」、「森」、「心」三個字,廣東話讀音完全相同,聲母都是s,但用普通話發音時,「深」唸作shen,「森」唸作sen,「心」唸作xin,聲母分別是sh、s和x。
原來廣東話裏的dz、ts、s舌葉音聲母,當它對應普通話的時候,會變成zh、ch、sh翹舌音,z、c、s平舌音和j、q、x舌面音等三組聲母。所謂翹舌音,即發音時舌尖翹起;所謂平舌音,即發音時舌尖頂著齒背;而所謂舌面音,發音跟廣東話的原來聲母聽起來比較接近。
這也是我們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筆者曾經做過一個研究,選取了四千多個常用字為對象,目的是考察廣東話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的對比關係,希望總結出若干對應規律,以提高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效率。以「脂」的廣東話聲母為例,它主要對應成普通話的zh、z和j三個聲母,而字音的對應百分比依次為53%、21%及16%。
不說不知道,原來在普通話這三組字音中,翹舌音本來就最多,約佔54%;其次是平舌音,佔25%;最少為舌面音,佔21%。所以下次當你碰到像「蔗」、「擲」、「廚」、「川」、「紹」等字,一時間不知道該唸哪個聲母的時候,不妨碰碰運氣,唸聲母zh、ch、sh,對的機會超過一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