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8] 倡設香港研究所 深化「一國兩制」

■洪清田 資深評論員

 研究香港問題可以宏觀、整全的文化觀和歷史觀,從中西方百年計的交流的過程,以及中國的現代化的過程中認識香港,為「一國兩制」的深化、中國的現代化,提供知識和文化資源。一方面,它為香港管治水平、營商環境、競爭力、經濟定位及運作提供獨特的文化及知識資源,培養香港的文化生命,另一方面,它汲取中國豐沃的文化和現代化中國的文化層積。

 香港真正的問題,並不單是一些分割的、有形的方針政策、政制結構和人事表現的問題,而是一個總體性的、系統性的、方向性的文化問題。

這些真正的問題,如空氣無形或隱形,時而感覺得到,時而感覺不到,但它們進入每個人的每個細胞,影響每個人的生死。這些問題,香港還沒有開始探討,甚而連它們的存在也不自覺。

不變中的大變

 回歸七年來,特區政府幾乎全盤概括承受百多年建立的香港體制,但並不如預期的運作順暢。「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政制、結構和人事,在一波波的危機中跌跌撞撞。香港的經濟民生、管治水平、營商環境、競爭力、人心民情、定位及社會運作,在極力不變中大變。這些不變中的大變,如海中的腳下流沙,如地殼下面板塊的移動,如空中氣流捲動。生存的唯一方法是認識它們,掌握它們的自然狀元和客觀規律,但港人無知無覺,特區政府只說一切不變,一切如常。

 在這些不變的大變中,這二十多年的香港問題的研究和論述,由香港、中國內地,到世界各地;由政治經濟金融到社會人心,完全分割成一個個專業、專科、部門、方針政策、政制、結構和人事,沒有理會背後、深層的種種總體性的、系統性的、方向性的文化問題。

 大變而不知變,正如危機而否認危機,結果是特區政府的方針政策、政制、結構和人事,在總體性的、系統性的、方向性的文化層面變形變質。每種專業、專科、部門的形成和組織,都有其千頭萬緒、源遠流長的歷史過程和文化因素。它們的正常運作,產生預期的功能,背後有無窮無盡的歷史文化假定和政治經濟假定。九七前號稱世界一流的專業、專科、部門,在種種總體性的、系統性的、方向性的文化層面,東歪西倒,逐一失靈。投下千百億計的資源,一旦不得其法,便造成反效果。

「一國兩制」累積了大量經驗

 二十多年對香港問題的割裂式的研究和論述,從來沒有提出香港九七之後碰上的一系列問題。它們和香港每天可見的現實,完全脫節。特區政府「邊做邊學」,而不是「邊學邊做」,有時甚而「不學不做」、「不做不學」。

 經七年的實踐,「一國兩制」累積了大量正正負負的經驗,站高望遠,向前看,香港應籌建一個「以宏觀、整全的文化觀和歷史觀,從中西方百年計的交流的過程,以及中國的現代化的過程中,審視香港,認識整體的香港及其內內外外、虛虛實實」的「香港研究所」,好好檢視七年實踐的正正負負經驗,把香港放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千百年比較中為香港定位定性,為每天可見的現實和施政確立座標。香港回歸,香港要進入中國內地,整個內地正是香港的腹地,香港的機會無限。問題是港人有沒有本事。港人要好好回應「一國兩制」的新挑戰和抓牢新機遇,香港研究所的設立必不可少。

香港有「反智」現象

 香港百年來是一個高度、極度工具性、功利化社會,在東西之間做中介交易場的功能,「目的←→手段」理性主義文化淋漓盡致,以世界一流的「目的←→手段」體制為全世界工商百業提供服務,從中牟利求生。香港是以「目的←→手段」為唯一向度的單向度(OneDiensional)社會,「目的←→手段」的金錢利益之外沒有意義和價值。香港沒有和「目的←→手段」體制相應的文化自覺和累積,沒有相應的文化生命。「目的←→手段」的成功,也是「目的←→手段」的失敗。這種社會,難以自治。

 香港這種社會要自治,第一難在整個社會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有分割的專科專業和部門,不知有總體性、社會性和個體性。香港自治第二難在若不是不知香港為何物,就是錯誤看香港。自治的第三難在現代社會的分崩離析,走向後現代,人只是生產工具和消費工具,形成另一種「現代野蠻」、「自我異化」和「高智反智」。

 港需要締造自己的文化生命,除了建立與世界一流的「目的←→手段」理性體制相稱的文化內容,還要回到人的基本精神價值,重塑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國族、世界的關係。

香港為中國現代化貢獻良多

 締造香港的文化生命,第一是補百多年的課,回到香港全世界一流的理性主義「目的←→手段」體制的西方源頭活水(古希臘);第二是追溯五百年現化化的中西歷程;第三補百多年的中國文化的課,回到春秋戰國的源頭活水,和古希臘對照,再追溯二千五百年的歷程;在這三層面為香港定位定性,對照過去的香港和今天每天的現實。

 中國有豐沃的文化沉積,可以作為香港的文化資源,但中國的文化沉積必須接受現代社會的檢驗,分分合合,解構和重構。即使不為香港,中國文化層積也亟待現代社會的檢驗、解構和重構。二百年來,中國人為中國文化的改造前仆後繼,迄今收效有限,代價慘烈,到近二十多年的開放改革,找到初步的路向,往後還有很長的路。中國文化的改造和現代化,是不能迴避的歷史長路,21世紀一定要面對。

 百多年來,香港有意無意間為中國提供一個全新的、證明有效的場地,座標和路向,為中國的現代化貢獻良多。朱鎔基總理和溫家寶總理在香港、內地和海外,不斷提及香港(開放改革前後)對中國現代化的貢獻。

 這不單是為香港,也為中國,更為全世界的文明。

 港人、特區政府付出七年的代價,理應從中討取回報。(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