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4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22] 西九龍討論須有共識基礎

 政府聽取各界意見之後,決定將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為時6個星期的公眾諮詢期,延長至15個星期,但仍有民間團體認為諮詢期過短,甚至有團體指3 年的諮詢期也不足夠。我們認為,討論西九龍項目的關鍵,不在於是否將諮詢期進一步拉長,而是社會需要在「由私人企業承擔項目發展」模式,這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上達成共識,並以此為基礎提出具體的建議,定出明確的要求,方能確保項目的成功。如果在基本發展模式問題上南轅北轍,全盤否定,無休止地爭論,則即使再長的諮詢期,也難有結果。

 總括而言,西九龍項目有兩個根本性的問題:一是要不要發展成文娛藝術區;二是應不應採用私人承建模式。對於前一個問題,社會上沒有太大分歧。採用私人承建模式雖然爭議不少,但大道理卻不難講明。一方面,特區政府面對財赤巨大壓力,需要大力節流,精簡架構,不可能大量動用公帑、增設架構去包攬文娛藝術區的發展及管理。另一方面,採取私人承建模式,引入一定的商業元素,不僅是要調動私人資金,而且是要向私人企業、向全世界延攬智慧、人才及其他各種資源,這種模式在世界上不乏成功的範例。

 目前的主要反對聲音,在於有些人擔心西九龍計劃變相成為地產項目。這種疑慮雖可理解,但卻不應該成為全盤否定私人承建模式的理由。積極的做法應該是,通過社會的廣泛諮詢,盡可能提出相關的條件及準則,要求發展商接受及遵守,並嚴格監察,確保西九龍計劃不會變相成為地產項目。反對者如果在西九龍私人承建模式上提不出實質性的否定理由,就應該坦然接納,使社會的討論能夠在共識的基礎上向前推進。如果繼續無共識的爭論,只會令西九龍土地空置,文娛藝術區依然只是畫中之餅。這並不符合香港的利益。(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