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6] 流行樂壇「造神話」「做音樂」壁壘分明 放大圖片
黃 靜
當今樂壇市道比早年更艱苦,業績停滯,缺少大顆大顆星的光芒。業界如萎縮的餅,數個大集團只分得上數口。
本報訪問了其中兩個分餅者,英皇娛樂與環球(包括正東、新藝寶、上華)。前者,迎合/製造快上快落的「捧新人」神話,及時行樂賺快錢;後者,堅持主打好音樂,沉住氣繼續做好唱片。
環球李克勤加上英皇容祖兒,去年最受歡迎的男女歌手,剛剛攜手一場拉闊音樂會《『克』不『容』緩》,算是兩大勢力的點點重疊區域。
兩個勢力方針相背,卻可融合,相信也是因為,大家仍樂見「平衡」的樂壇景象。
唱片功能本末倒置
回顧過去一年,環球唱片公司高級副總裁(中文唱片部)朱國政以「艱苦」二字總結。賣碟少,非法下載,不過不失。最好賣的、銷量達3萬(不及一張白金唱片銷量)的全港不出5個。「通常,只賣得數千隻。」銷量相對較理想的,是live show的VCD、DVD。
當本地唱片被本末倒置地作為宣傳「歌手」的工具,本地音樂的路途,不堪想像。
環球的答案卻令記者萌起希望,「05年的方向、目標,都是強調做好音樂。」他雖也坦承現時歌手年輕化、聽眾buy名牌,但環球願意逆流而上,反而更集中在提高歌手唱碟、作品中的音樂性。「這兩、三年我們反而提高了音樂質素。」原因來自他的反問:「我們是國際唱片公司,不賣唱片,不賣音樂,可以賣甚麼?」
好曲好詞自有銷路
作為國際音樂集團,在香港賣音樂如此艱苦,又要抵抗非法歌曲下載,環球為何不轉移陣地?因為,環球「不信邪」,相信成熟的聽眾一樣是豐厚、可發展市場,「十多歲聽眾的市場最大?已是過去式了。你看張偉文,靠一把『靚聲』,結果唱碟賣得很好。」張偉文動聽的歌,成功吸引一群不懂、也懶於網上download歌曲的太太們。
他更舉出了憑發掘有實力型的內地音樂人刀郎,「沒有全面性宣傳,沒有電台的蜂擁播放」的情況下,其大碟已取得金唱片(即25000張)成績,「實在不錯。」這是一個好經驗,憑著好曲好詞也可成就好銷量好歌手,何況刀郎的詞尤其好。
的確,一覽環球大旗手,實力派濟濟一堂:有張學友、李克勤,還有子公司的許志安。新力量也個個練得一身徧實音樂功,好像張敬軒、丁菲飛等。當陳奕迅剛從英皇轉投環球旗下的新藝寶,陣營更是壁壘分明。
還有,環球為內地鋼琴家郎朗、李雲迪出唱片,將古典音樂帶進主流樂壇。不難察覺,有實力,但仍有強勁的包裝。
讓新人提升自己
缺少創作人,是推動「好音樂」一大難題。好音樂背後的曲與詞,新作曲、作詞人寄往唱片公司的作品較少,尤其是詞方面。以前找台灣填詞人,現在則找內地人才,「尤其物色來自廣東省的詞手,較為地道。」為張敬軒填寫歌詞的方方,情歌歌詞不到肉,因為兩地的文化差異。現時樂壇欠缺好的填詞人,那環球可打算培育新人?「填詞是不可訓練出來的,只可以說我們不吝嗇提供機會給新人們。只要發現了他們的好作品,我們就會起用。」
貫徹做好音樂的方針,朱國政強調,發掘的新人需具音樂實力。就好像03年已初露相的陳宛淇,朱國政大讚,「她很唱得。」另外,明年的「秘密武器」Ivana,更會走唱作人路線,「她唱得、懂得作曲、彈鋼琴,21歲。」
然而,縱觀環球近年力捧新人——余文樂、黃伊汶、2R,還有環球旗下正東的董敏莉,皆是模特兒出身,最初的賣點,還不是一張俏臉?「但如果新人肯學,我們會給予時間、機會,讓他們提升自己。」「黃伊汶發展已3年,努力學習唱歌、跳舞,漸見成績。」朱國政向記者說,純粹包裝,是不行的。他們有耐性讓後起之秀在訓練和學習中慢慢熱起來。
搶攻市場 北上辦樂院
文:梁紹明
英皇娛樂集團行政總裁吳雨承認,縱使現時唱片市道低迷,但英皇仍會保持一貫作風,力捧年輕偶像。他並透露:「我們早已在內地開辦音樂訓練學院,培育聲、色、藝俱全的年輕歌手。」他續稱:「這些新人會主攻內地市場,反應好的話更會帶他們往香港發展,期望取得最大回報!」
市場主導捧年輕偶像
吳雨坦承這策略是向「錢」看,並認為必可將現時以年輕人為主的市場一網打盡:「現時香港的社會環境比以前好,大部分青少年無負擔、無經濟壓力,用錢亦較豪爽,我們亦看準這點,力捧一些與他們年紀相若的新人,年齡介乎十七、八歲之間,令這班消費者感覺更近,更有代入感!」
Twins的神話可算是這策略的現實寫照。他指出:「兩位小妹妹初出道即一炮而紅,除了她們本身有潛質,兩人不造作、有觀眾緣亦是主要成功因素。」的確,Twins零一年出道至今仍人氣高企,fans層面由幾歲至八十幾歲,大碟銷量達五、六萬亦屬等閒事,就算其他組合模仿也無法突破Twins的成就,因為大家已有先入為主之感,現今樂壇已很難有第二個阿Sa或阿嬌出現。
Twins神話不再
對於英皇被指「賣樣不賣歌」,吳雨否認此說法:「其實我們捧人算是多元化,除了幾位偶像派歌手外,吳浩康(Deep)參加歌唱比賽入行,及後培訓一段時間,漸漸得到各界認同,現時已成為年輕一輩的實力派歌手,總之市場受落最重要!」
吳雨強調:「現時捧人要迎合市場需要,因為fans好善忘,新人快上快落,很難維繫;不過,雖然『捧就易,守就難』,但容祖兒卻做得到!」現已貴為樂壇天后的Joey從九九年的首支主打歌《未知》至現時大熱作品《心病》,由「實力派女新人」變成今時今日紅透半邊天的「性感歌姬」,英皇可謂獨具慧眼。
台前幕後缺人才
另一方面,除了本地樂壇市場萎縮外,台前、幕後人才均出現青黃不接現象,亦令唱片公司舉步為艱,同時亦需要將眼光北移。吳雨稱:「近幾年香港樂壇無生氣,作曲、作詞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人,幕前新人又沒有一些好似八十年代阿梅、阿倫的星級歌手,所以我們已將目光放遠,為旗下藝人在內地多接些廣告、演唱會及表演活動,期望在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內地市場尋找更多賺錢商機。」
近期李克勤與容祖兒合唱《克不容緩》,吳雨坦承已一早有這構思。他表示:「而家潮流興crossover,而兩人均以唱功見稱,加上新鮮感重,所以我們都希望他們可以擦出火花!」
內地演唱火爆 港星身價暴跌
文:余運西
今年年初以來,香港歌星紛紛亮相北京,展開了一場猛烈的人氣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受益最多的可能就是京城歌迷,在大飽了「眼福」和「耳福」之後,歌迷們也漸漸習慣了與港台巨星的親密接觸。
演唱會增加兩倍半
伍佰「浪人情歌」、任賢齊「北京一夜」、林憶蓮的「憶蓮綻放」、孫燕姿「飛翔的燕子」及「左麟右李」外,下半年張惠妹、王菲、劉德華、蔡琴等又陸續放歌紫禁城。30來場演唱會接踵而至,令北京歌壇掀起了一場近乎井噴式的「港台熱」。
記者了解到,與去年相比,2004年香港歌手在內地開演唱會、發行唱片均有較大增長。據業內人士初步統計,總體上來說,今年港星在內地開演唱會的數量是去年的2.5倍左右,而唱片數量是去年的1.5倍。
保利文化公司藝術總監王恩強說:「過去一年也有七、八場演唱會吧。要是來個港台歌星,對北京歌迷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但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到兩名港星到京開唱。」
北京申奧成功以後,受到海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有遠見的港台藝人也就開始把目光投向內地市場。
港台歌手優勢難持久
在2004年度「MTV亞洲音樂大獎」頒獎禮上,鄭秀文獲得「最受歡迎香港歌手」大獎。記者採訪得知,陳奕迅、劉德華、鄭秀文、王菲與Twins等仍倍受歌迷青睞,而陳奕迅和王菲的唱片不僅在銷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更是大大獲得了歌迷們的推崇。
不過,北京巨龍文化公司總經理劉忠奎表示,港台歌星在內地發展是有著明顯的優勢的,但有很多都無法維持長久魅力,只是曇花一現。
身價暴跌四至五成
在演出市場繁榮的背後,港台歌星們的身價卻難以和以前相比。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絕大部分港台歌手赴京的出場費,較之前兩年已暴跌了四至五成。
王恩強表示,港星身價的「縮水」,是市場自然調節的結果,表明內地的演出市場,逐漸步入了正規的商業化發展軌道。
他還含糊透露,目前港台歌星在京的身價大致分為三級。一位北京資深娛記說,當紅巨星如周杰倫、孫燕姿、劉德華等,演唱會的籌碼一般會在一百五十萬元人民幣以上,個別甚至開價六十四萬元。但也有聽眾認為,這個價格現在在內地,明顯「價高和寡」難以成交。
有歌迷認為,二線歌手是指一些未大紅大紫,但已有相當知名度的藝人,如蕭亞軒、梁靜茹、郭富城,以及已過鼎盛時期但雄風猶存的昔日明星,如林憶蓮、趙傳、姜育恆、童安格等,價碼大概是五十至一百萬元。
三線歌手即那些一直處於光環邊緣的藝人,他們只能拿到五十萬元以下的酬勞,但最低不會少於十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