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6] 曾澤生:棄政從醫嘗百草 放大圖片
本報駐雲南記者 喻波
提到國寶「雲南白藥」的創始人,或許有的人只知道是曲煥章,而不知另一位創製人曾澤生。近日,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新中國成立前昆明公生大藥房創辦人曾澤生的後人。生於醫學世家的曾澤生自幼熱愛中醫草藥,經過長期探索和反覆嘗試,研究出名震海內外的雲南白藥,行銷80多年而不倒。此外,曾澤生一生酷愛詩文,我們從他的作品不單可以了解曾澤生的思想境界,更深深體會他對妻子的情深誼篤。
辛亥革命後社會崇尚「坐官為榮」,曾澤生的父親要他去學習法律和政治,但曾澤生對政治不感興趣,只是父命難違,惟有利用閒暇之時鑽研醫藥。
跌打消腫 白藥奇效
從法政學校畢業後,曾澤生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父親好友之女盧澤若結合。婚後的四年間,他在雲南各縣先後擔任四次公職。
父親去世後,曾澤生立志要行醫濟世決然棄法從醫,便辭職返昆,一心鑽研醫藥。他研究的是傷外科,旁及婦科、眼科。
他在《本草綱目》和《溪南本草》中查到一些行之多年的配方,結合本地特點,隨方加減。空閒時他常常上山採藥,遇到不常見的就親口嘗一嘗。有一次,他嘗了一種草藥後,喉嚨被鎖住,澀得幾天說不出話來。
同時,他還善於從民間吸取營養,向擺地攤的草藥醫生請教,經過長期的求索,他發現有的草藥消腫效果很好,有的草藥止痛有奇效,有的草藥生肌作用顯著。經過反覆試用,終於製成了一種對跌打損傷有特效的白色藥粉。這就是「白藥」的雛形。
籌集資金 開設藥房
1920年,曾澤生對原創「白藥」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在此基礎上研製出「白藥膏」、「萬應治傷膏」、「眼藥膏」、「婦科聖藥」等一批藥品。
曾澤生通曉醫理藥理,不但是位好大夫,而且還是一位精通商道的商人。他見到自己研製的「白藥」療效肯定,深受患者歡迎後,大膽地把白藥定了個名,裝貯在藥瓶裡,印製「仿單」(說明書),公開銷售,並籌集資金開設藥房。
就在曾澤生研究醫藥初見成效時,其妻的一位廣東遠親黃公度到昆明做生意,並結識了曾澤生。黃公度看了曾澤生屋內堆積的醫書和藥物,為他研究醫學廢寢忘食的精神所感動,加之其親身感受過曾澤生所製「白藥」的特效,於是他建議由他出資,曾澤生製作,合夥開設藥房銷售「白藥」,藥房的名字取二人名字中各一字合稱「公生大藥房」。
雲南白藥 行銷國外
1931年,曾澤生開設了有五間舖面的藥房。藥房主要銷售曾澤生自己配製的「白藥精」(寓意為各種傷科白色藥粉之精華),這就是「白藥」二字作為成藥名的最早註冊。
由於曾澤生和黃公度對「白藥精」的宣傳,加之很多患者服藥後屢見奇效,銷路逐漸打開,藥房規模不斷擴大。曾、黃倆先在四川、貴陽設立分號,後又在漢口、天津、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增設分號和代銷點。此外,黃公度又委託熟人,在東南亞一帶廣為宣傳,「雲南曾澤生氏白藥」開始行銷國外。
1936年,經當時民國中央衛生署批准並頒發執照,把原來的「白藥精」改名為「雲南曾氏白藥」。從此以後,「白藥精」從仿單到外包裝均改用「雲南白藥」及「白藥精」字樣。1948年,經當時民國中央衛生署換發執照,公生大藥房開始沿用「雲南曾澤生氏白藥」名稱。
軍中至寶 抗日立功
1937年10月5日,雲南省政府自籌糧餉,組建的「民國革命軍陸軍第六十軍」在昆明巫家壩舉行「誓師大會」,曾澤生懷著「興亡原是匹夫責」的豪情,當場捐獻曾氏白藥十斤裝三千多瓶,全力支援了缺醫少藥的抗日軍隊。當時,第二陸軍總司令官薛岳題贈「軍中至寶」。
1951年6月14日,曾澤生為支援抗美援朝,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捐大瓶「白藥精」500瓶;另一次在1952年2月27日,捐大瓶裝白藥900瓶、中瓶裝1100瓶。
嚴格配製 誠信於人
1948年初,黃公度回廣州。新中國成立後,廣州公生大藥房公私合營,併入廣州馬百良製藥廠。黃公度離昆後,曾澤生獨自經營,並出資對藥房進行擴建,將原護國路公生大藥房由兩層擴建為四層,並在望雲島(現昆明海埂公園)籌建製藥廠。
1950年後,公生大藥房繼續生產銷售「雲南曾澤生氏白藥」。以「精選原料、嚴格配製、誠信於人」的經營理念,深受海內外民眾的讚譽。隨後,公生大藥房由護國路64號搬遷至民權街47號。
1956年,公生大藥房在公私合營時,其房產、土地及生產設備等實物資產併入原昆明市聯合製藥廠。經人民政府安排,曾澤生及其長子曾炳華、大兒媳金芬華進入聯合製藥廠工作。1971年,在原聯合製藥廠址建立了雲南白藥廠,同時生產雲南白藥、白藥精和百寶丹。
1964年,曾澤生於雲南白藥廠退休。1974年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其好友曾作詩以懷念:「曾氏白藥海宇誇,濟世仁術儒醫家。兒孫繞膝期頤壽,樂天垂釣細品茶。」
甘於淡泊 詩書為友
美好的生活願望和追求,是曾澤生詩文的泉源。他雖非布衣出身,在親友中不乏達官顯貴,長期從事醫藥經營收入豐厚。但並不隨波逐流,仍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甘於淡泊,認詩書為至友。他在詩中寫道:「人有心兮桃有仁,仁心即本見天真。仁無霉壞堪為種,心不喪亡始是人。矯枉真當對厥弊,追源也要存天倫。」曾澤生的追求,是「優游更自樂山川,浮雲富貴等閒視。」他不僅僅是酬唱而已,更不是自我標榜,而是身體力行。
釣魚是曾澤生的另一個嗜好。在一群群釣者竿下,池塘裡的魚已是「大難」臨頭固然惋惜,然而其「貪讒」也是可惡的,他用調侃的語調這樣寫道:「一線一竿盡巧謀,願他貪餌來吞漖。負魚在我都不問,只要廚中添美饈。」實際諷喻生活中某些人的貪心及其可笑的下場。「勿須虎嘯始生風,自在吾人掌握中。」燠熱季節裡的紙扇,本是添涼的工具,在他的心裡卻有著一種寄托。「吩咐山君莫亂吼,憑玆不用爾稱雄。」寫來饒有風趣,令人回味。
鶼鰈之情刻骨銘心
曾澤生陶醉於昆明山光水色,動情時不免提筆作詩。今天,尚能讀到的是曾澤生的重孫曾國浩珍藏多年的手寫線裝書。雖然封面的錦線失去了光澤,紙頁發黃,時隔已三、四十個春秋,翻閱起來仍覺新鮮親切,恰似池塘小草、河沿楊柳的春梢,充滿著生命力。
曾澤生對夫人平素如賓,情深誼篤,訣別之時憶起妻子生前曾言「死要在夫先」之言,悲痛欲絕,先後撰寫悼詩十餘首。「憶昔發明白藥精,累卿卅載共經營;豈期晝夜無偷息,半世辛勤莫可名。」寫不盡的綿綿之情和永久的遺恨,只期望夢裡再見求得解脫︰
返魂無求夢中尋,
惱煞連宵夢未臨。
夜夜子規啼不斷,
頻摧悲淚濕衣襟。
也許是「誠則靈」吧,不久果然「昨宵忽見夢中來,清容不減舊時態。」哀婉淒絕,更表現出曾澤生對妻子刻骨銘心的愛。
雲南白藥受國際重視
雲南白藥是著名的國產成藥,具有止血鎮痛、消炎散腫、活血化瘀、癒傷調經、排膿去毒、防腐生肌等功能,同時藥源廣泛,經濟價廉,所以應用範圍廣,治療效果好。
到目前國內已將雲南白藥廣泛應用於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腫瘤科等,治療的疾病達113種,關於雲南白藥的研究應用文章,據不完全統計則達187篇之多,散載於88種醫學雜誌及醫學書籍之中。國際上也很重視對雲南白藥的研究,美國腫瘤研究所從雲南白藥中分得皂 I和皂 Ⅵ,均顯示有抗癌活性。日本則在運用雲南白藥治療腫瘤方面有一定成效;在東歐國家和原蘇聯,雲南白藥也倍受關注。
由於現代科學的高度發展,雲南白藥已遠遠超過其原有的應用範圍。目前較多的研究是對止血、止痛、癒傷、抗炎的療效觀察,而對腫瘤、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報道甚少,觀察病例不多,療效尚難充分肯定;臨床報道較多,而藥學研究較少;其用法用量也存爭議;如何減少以至杜絕雲南白藥的不良反應,準確應用該藥並不斷擴大其治療範圍,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