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INK的文學空間


http://www.wenweipo.com   [2005-01-10]
放大圖片

洪 磬

 在紛亂的書店裡,雜誌架上,總可見到亦書亦刊的台灣文學月刊《INK印刻文學生活誌》。厚厚地佔著不少空間,除了其內容的深度,更重要是閱讀時的節奏,較為接近書籍。

龍應台憶亡父

 就以「一月號」來說吧,重頭文章是生長於台灣、現居香港、任職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龍應台一篇「創作史上篇幅最長的散文」——《滿山遍野的茶樹開花》,十三闕裡,既追懷亡父,也透過兒子、自己、父母等,層層觀照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從而省察自己的生命。

 第七闕:回憶亡父小時用古音教自己背詩,背到《陳情表》:「煢煢獨立,形影相弔」,曾經大嘆可憐,回想起來,卻忽然變成形容他自己。

 作者童年時,在父親身邊常聽到《四郎探母》。對這首伴隨成長的音樂「熟習它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但你要等候四十年,才明白它的意思。」

三代關係 生動描寫

 龍父少小離家,祖母臨別塞一對布鞋在他懷裡那份心意,他遲了幾十年才明白;但輪到他對女兒訴說,女兒又如父親當年般,毫不明白。

 今天,龍應台終於明白了,但父親又已亡去。代與代之間的諒解和溝通,就這麼代復一代地遲了幾十年。

 龍應台記得,曾讓兩個兒子去親近外祖父,希望打破代與代之間的隔膜,卻徒勞無功——孩子好動貪玩,對外祖父被往昔回憶嗆出的眼淚,完全不理解。夾在三代人中間的龍應台,看透了當中關係,生動描寫出來,卻終又遲了一步。

 第八闕:兒子一個玩笑,模仿作者對他寒暄問暖,令她突然意會到「一件蠻重大的事情發生了」。兒子長大了,同時自己不再年輕。那麼老父就更是……趕去看望老父,想跟他出去走走,他已經走不動了。父女四手相握,作者一邊向後退,父親慢慢向前行。雙人舞般的姿勢間兩人角色調轉,又為代與代之間的永恆疏離,添上輪流的觀照。

 忽然想到,以父親最喜愛熟悉的唐詩,一字一字唸打著拍子,一步一步的竟然走得動了,就像唱著歌逗小兒學行。「來,跟媽媽走,板凳歪歪—上面—坐個—乖乖,乖乖出來—賽跑—上面坐個—鳥—小鳥出來—撒尿—」唸著唸著,竟唸出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

處處見文學

 此外,該雜誌還有熊秉元的《經濟學的故事》,有名家朱天文、黃燦然等等的長短散文,還有關於電影,關於戲劇的內容。題材和普通雜誌有相同,角度和高度卻大不相同,不落後時代,回應愈來愈資訊化的時代中,人們不單有「身邊的生活」,還有一個龐大的「資訊生活」,與他人高度交集,不容我們忽視。

 正因為不介意涉及其他媒介以及不那麼「文學」的生活部分,多元的內容從高質素的文字呈現出來的是對生活接獨到的領悟,有容乃大,處處見文學。

 二百多頁的篇輯,二、三十篇文章,大堆大堆的文字,正適合慢慢地讀,間中拿來翻一翻,看幾篇,一個月就慢慢過去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