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3月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采風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3-05] 琴台客聚:三蘇非「怪論」始祖

放大圖片

 高雄雖叫停,《三蘇怪論選》照樣出版。

黃仲鳴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關子尹教授,在網上發表談話,述及「怪論」:

 「廣東話比普通話更傳神,這是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故此港人不應遺棄廣東話。宋朝的三蘇便看準廣東話的這個特點,並加以運用。他們的《三蘇怪論》便運用不少廣東話詞彙,如『乜』、『蕂』,雖然當時受到不少文人批評為粗鄙之作,可是這種廣東話文化也盛極一時,可見廣東話也具有文學價值。」

 這番話,是名副其實的「怪論」,關教授口中的「三蘇」,應是香港「寫稿大王」高雄的筆名之一,一九四五年起即在《新生晚報》用「三蘇」這筆名寫怪論,聲名大噪;與宋朝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根本無關;而且,宋朝的三蘇哪有寫過「怪論」?何況是用廣東話書寫!

 此事經人踢爆後,輿論嘩然。關教授隨即在網上發表聲明,指是與某中學一群中六學生晤談後,一句「三蘇怪論」竟遭演繹,更被寫成完全未經他過目的「筆錄」,就此上了網。

 關教授的辯釋是可信的。這班中六生只知宋朝有個「三蘇」,而不知香港有個「三蘇」,自作聰明為關教授加油添醋詮釋,弄出大笑話。

 三蘇逝世於一九八一年,年輕一輩不知其人,亦無可厚非。但三蘇怪論威震一時,稍為對香港報界、文壇有些認識者都應該知道。而且,宋朝的三蘇又怎識得廣東話?這簡直是鬧劇。

 話分兩頭,三蘇怪論所用的「三及第文體」,有說是他所創,亦有說是梁厚甫「始創」。其實,這都是毫無根據的胡說。「三及第文體」很早就有了,不說晚清邵彬儒的《俗話傾談》,一九二○年代初《香江晚報》的黃言情,便以「三及第」寫成《老婆奴》、《老婆奴續篇》;一九三○年代末以寫《中國殺人王》系列小說知名的任護花(筆名周白蘋),都是高雄的「三及第前輩」。

 但有論者又指出,「怪論」非三蘇所創,梁厚甫才是「祖師」,這一說法又錯,早在他們之前,任護花即以金牙二的筆名,在一九三○年代的《先導》報大寫其「怪論」,嬉笑怒罵,鞭辟入裡,用字抵死,足可與三蘇先後輝映。可惜,金牙二的「怪論」從沒結集,《先導》報又幾已湮沒,再沒人記得「金牙二」了。

 一九七五年,香港的「作家書屋」將三蘇一些怪論文章輯而成書,曰《三蘇怪論選》。在(自序)中,三蘇便承認「怪論」非其「創造」;並且強調,「甚麼文章都可結集出版」,惟獨怪論萬萬不可,蓋此乃「遊戲文字」、「無價值可言」,一也;「不能代表一般所謂輿論」,「對社會亦毫無貢獻」,二也;三蘇「文字拙劣」,「撰稿亦草率塞責」,三也;所寫皆「有時間性」,刊印成書,「豈非賣腐爛了的舊貨乎?」四也。雖有此四大原因,但書商一於去馬,照樣出版,為香港文壇保留了一份罕有的「遺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