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3] 旅發局「大花筒」捱轟 放大圖片
為增香港旅遊收益,旅發局經常在各地舉辦大型推廣活動。圖為旅發局在東北的推廣活動。
【本報訊】(記者 鄧愷欣)旅遊發展局獲政府撥款4億7千萬港元,在未來兩年向全球推廣香港,被議員質疑他們「大花筒」、肥上瘦下及只懂吹噓自己的功勞;有議員更要求審計署審核該筆撥款是否值得。
旅發局總幹事臧明華則承認部分推廣活動費用龐大,例如在美國賣一個30秒的電視廣告便需10萬港元,卻可獲得可觀回報,並預計有關撥款可為香港額外帶來120萬人次及104億元消費,相當於1元的投資便有22元的收益。
估計投資1元回報22元
昨日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上討論旅發局在未來兩年展開全球旅遊推廣活動事宜。總幹事臧明華表示,為了配合香港一系列旅遊設施落成,故獲政府撥款4億7千萬元在全球推廣香港,宣傳「精彩香港旅遊年」及強化「優質旅遊服務計劃」,預計明年可為香港帶來額外120萬遊客人次、200萬留港日數、額外104億港元旅客消費及13億6千萬港元的宣傳效益,估計每投資1元便可有22元的收益。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認為,旅客人數在個人遊及長途旅客上均有所增長,可見旅發局在宣傳活動上具有成效。但單仲偕卻要求審計署審查旅發局所得的撥款是否用得其所及衡功量值;葉澍堃則指審查有關撥款是由審計署自行決定。
李華明亦指旅發局的合約高層員工薪酬,比5年前增加了約4萬元,相反低層員工只增加1,000元左右,質疑旅發局肥上瘦下。旅發局主席周梁淑怡強調,員工薪酬是根據人力資源公司的調查而來,絕對符合市場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