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1] 斯土斯與人:陳佈雷與女兒陳璉放大圖片
陳佈雷
■王泰棟
陳佈雷名訓恩,字彥及,1890年生於浙江慈溪一個書香門第。他從1911年起應上海《天鐸報》之聘,任撰述,開始用佈雷筆名發表文章,鼓吹和支持辛亥革命。1912年在寧波加入同盟會後,開始為上海《申報》撰稿,並於1921年任上海《商報》編輯主任。蔣介石很欣賞陳佈雷的文才,更喜歡陳佈雷的人品,從1927年開始就有意叫他去當官,但陳佈雷不願從政。後來經蔣介石一再召喚,陳佈雷才到南京當了一段時間的教育部次長。此後又回到浙江當教育廳長,一直到1934年4月在蔣介石堅決要求下,才辭去廳長之職,赴軍委會南昌行營任設計委員會主任。1936年1月侍從室組建後,陳佈雷一直任侍從室第二處主任。陳佈雷在國民黨內位至中委,雖自詡無派、無系、無權、無勢之人,卻是在重大問題上對蔣介石最能施加影響的人之一。1936年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就叫陳佈雷代他寫《西安半月記》。
無奈操刀《西安半月記》
對於蔣介石的被扣,陳佈雷是同情的,甚至是如喪考妣。但是當侍從室秘書汪日章向他講了親身經歷,了解了真實內情後,他又覺得張學良並無作亂的意思,也沒有「弒君」的企圖,無非是要求抗日。特別是張學良親自送蔣回南京這一舉動,使陳佈雷大覺其態度磊落。到要對張學良審判時,他感到很不安,常常在家裡自言自語:「政治……是在做戲……」。蔣介石吩咐他說:「你給我寫的《西安半月記》,一定要把事變經過寫清楚,要使世人知道張、楊的狼子野心,犯上作亂;還要使世人了解我如何度過事變的,是我對張、楊喻以大義,他們終於悔過輸誠了……」
陳佈雷很為難,他婉轉推托說:「我沒有去過西安,事變經過未經歷過,寫起來恐怕難孚領袖重望。」但蔣一定要他寫。在浙江奉化臨溪的小洋房內,陳佈雷動筆了。但他心裡很煩,編不下去。蔣介石來問他寫作情況,他只好用溪口近來人太多,我心靜不下來作托詞。蔣介石讓他到杭州去,在西湖新新旅館開一個房間,安靜寫作。他在房子裡來回踱步,濃眉緊鎖,他知道,編不出來,蔣介石是不會放過他的。最後他還是交差了。不過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每當與家人遊蕩湖山,方覺心境略為怡曠,但接侍從室公函,輒又忽忽不樂也。」「余今日之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於此哉!」
促成郭沫若歸國
陳佈雷對一些進步文人是很敬佩的,譬如郭沫若。1927年「四.一二」政變,郭沫若發表了有名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蔣介石發出通緝令,迫使郭沫若流亡日本。「七七」事變後,郭沫若想回國抗日,郁達夫找到了陳佈雷,陳儀、邵力子、張群等國民黨高官也給蔣介石做過工作。蔣介石對郭沫若那篇文章仍未忘卻,恨恨地說:「郭沫若這個人吶,寫我的那篇文章太刻毒了,這幾年他在日本究竟幹了些什麼?」陳佈雷小心翼翼地回答:「據說郭在日本十年,主要是在研究殷墟甲骨文和殷代青銅器銘文……」陳佈雷還找了一大疊郭在日本寫的書籍給蔣介石看,並說:「郭沫若為國爭光,這些書在國際學術界影響很大。聽說郭沫若想回國參加抗日,所以想請示蔣先生……」蔣介石不吭一聲,他知道陳佈雷還從來沒有為人說過情,等一會兒問:「他就是研究烏龜殼和骨頭?」「不錯,是在研究古代的歷史。郭是一個人才,人才難得。蔣先生,我看正好以抗戰開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赴國難為由,撤銷這個通緝令。」蔣介石不吭聲了。陳佈雷又說:「蔣先生,郭是日本通,我國抗戰可以借重他;而且,他現在處境很危險,日本政府派人嚴密監視他。」蔣介石這才點點頭說:「那就代我寫一張撤銷通緝令的手令。」陳佈雷一想,又說道:「蔣先生海量,重視人才。但這個撤銷通緝令的命令不能馬上公佈,一公佈反而使郭君走不脫,這事就交給我來辦好了。」之後,陳佈雷立即把這消息告訴了郁達夫,郁達夫馬上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說:「今晨接南京來電,囑我致書,謂委員長有所借重,盼速歸。」(之一.待續)(科舉考試關防(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