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8] 香江詩話:酋長虯髯客 豪商碧眼胡放大圖片
■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
■程中山
—黃遵憲的香港詩
要數晚清最重要的一組香港風俗詩,學者毫不猶豫地推許黃遵憲的《香港感懷十首》,因為這十首詩可謂寫盡了晚清香港的繁榮、洋人的風俗、民居的特色。
溫總訪港 猶吟公度詩
黃遵憲,字公度,齋號人境廬。廣東嘉應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任駐日本參贊、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駐英二等參贊、新加坡總領事。返國後,任江南洋務局總辦,署湖南按察使等,並認識康有為、梁啟超,參加強學會、《時務報》,積極參與維新運動。戊戌政變後,黃遵憲辭官返里,一九零五年病卒里第。著有《日本國誌》、《人境廬詩草》等。
黃遵憲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在文學上,他更是晚清一位極為重要的詩人,其詩以「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別樹一幟,影響晚清一代的詩學風氣。如《今別離》、《馮將軍歌》、《雜感》、《日本雜事詩》等,都是一時之名作。如「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句,更傳誦百年。還記得前年溫家寶總理訪港時,高誦其《贈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可知黃遵憲詩至今仍猶膾炙人口,影響深遠。
割地變遷 盡現筆底
黃遵憲一生大約來過香港五次,《香港感懷十首》寫在他第一次來港的時候。即一八七零年,黃遵憲二十三歲,其時他在廣州應鄉試不第後,隨舟南渡香港。此時香港已經割讓給英國近三十年了。對於眼前一片繁榮的香港,初到異境的黃遵憲也不禁發出強烈的驚嘆:「彈指樓台現,飛來何處峰?為誰劉黎藋,遍地出芙蓉。方丈三神地,諸侯百里封。居然成重鎮,高壘矗狼烽。」此詩乃指英國人在港傾銷鴉片(芙蓉),牟取暴利,三十年之間,這塊不出百里之大的香港島,居然建築物林立,經濟強盛,成為當時南方的經濟重鎮。又「指北黃龍飲,從西天馬來。飛輪齊鼓浪,祝炮日鳴雷。中外通喉舌,縱橫積貨財。登高遙望海,大地故恢恢。」香港開埠近三十年,各地商舶雲集,左出右入,東進西往,既刻劃出維多利亞海港繁忙的交通景象,又指出港口貨物吞吐,堆積如山,香港也因此進一步邁向繁榮昌盛。
「沸地笙歌海,排山酒肉林。連環屯萬室,尺土過千金。民氣多羶行,夷言學鳥音。黃標千萬積,翻訝屋沈沈。」首聯用了誇張手法,寫出香港處處笙歌管絃,酒肉排山之盛,極富感染力,並指出香港地小人多,地價寸金尺土之特殊情況,「夷言學鳥音」乃寫香港一地使用英文的現象,比喻十分傳神。又「便積金如斗,能從聚窟消。蠻雲迷寶譬,脂夜蕩花妖。龍女爭盤鏡,鮫人鬥織綃。珠簾春十里,難遣可憐宵。」經濟富裕,市民消費力自然強勁,此詩寫出當時青樓林立,春宵夜夜,胭脂粉黛,軟語柔情,樓台燈火,一片燈紅酒綠、揮金如土、糜爛的夜生活,湧現在讀者眼前。繁榮自由的香港,也自然是罪犯聚集的好地方。黃詩云:「盜喜逋逃藪,兵誇曳落河。官尊大呼藥,客聚眾婁羅。王面鐫金寶,蠻腰跨革靴。斑斕衣服異,關吏莫誰何。」此詩首先指出香港一地,龍蛇混雜,成為罪犯避難之所,後面大致說明了華洋雜居,服飾紛陳,多姿多彩的現象,而「王面鐫金寶」,則指鑄有英女王頭像的錢幣,描繪甚為細緻。
傳統詩歌 西方名物
黃遵憲詩在晚清時期大行其道的原因,就是其詩大量吸收西方名物,透發新時代文化的融合色彩,成功增添了中國傳統詩歌的內涵,詩中更呈現出一片嶄新意境,這都是黃詩突破傳統的可貴之處。《香港感懷十首》也頗能寫出這一種舊瓶新酒的風味。如:
酋長虯髯客,豪商碧眼胡。金輪銘武后,寶塔禮耶穌。
火樹銀花耀,氈衣繡縷鋪。五丁開鑿後,慾界亦仙都。
詩用「酋長虯髯客」比喻英國駐港總督的外貌,乃至於其他居港的外國人,「豪商碧眼胡」,更進一步形容外國人紅鬚綠眼的相貌,兩句描寫人物形象,傳神深刻。「武后」乃用武則天比喻英女王,甚有趣味,「耶穌」句乃指洋人崇拜耶穌的信仰。詩後部分,黃遵憲再鋪寫燈火燦爛、錦衣玉食的繁榮盛況,刻劃了一片以崇尚物慾的仙界樂土。此詩引用傳統典故以寫域外的新事物,妥貼傳神,成功賦予傳統詩歌新的意境、新的生命。又如「流水游龍外,平波又畫橈。佛猶誇國樂,奴亦挾天驕。禦氣毬千尺,馳風馬百驍。街彈巡赤棒,獨少市聲囂。」詩中的馬車、音樂、氣球、賽馬、警察等新事物,大多是黃氏所見所聞的,這一一融入了詩中,豐富了傳統詩歌的內容。又如「《博物志》張華,千間廣廈開。摩挲銅狄在,悵望寶山回。大鳥如人立,長鯨跋浪來。官山還府海,人力信雄哉!」此詩寫香港博物館,詩中介紹了銅像、駝鳥骨、鯨魚骨等藏品,奇異怪特,仿如張華《博物志》之廣博。
黃遵憲第一次來港時間,大約數天而已,然而詩中所描繪景物之多,刻劃之細緻,並具深度,令人不可思議。蔣英豪師撰文指出《香港感懷十首》寫作時得力王韜《香港略論》一書不少,論證細密,真相大白,發人深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