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0-21] 大歷史小點滴:古代軍隊的構成

放大圖片

 唐朝士兵裝備

郭 建

 大約在公元前1027年(根據近代史學界較為常見的說法)周國的國王姬發指揮了討伐商紂王的戰爭。根據他發佈的戰前動員令《牧誓》,我們可以知道他當時指揮的是一支部落聯軍,由庸(今湖北竹山)、蜀(今川西陝南)、羌(今甘肅一帶)、 髳(今山西平陸)、微(今陝西眉縣)、盧(今湖北襄樊)、彭(今房縣)、濮(今川東鄂西一帶),以及周族(以今陝西西安一帶為中心)本身這9個部族組成。

周朝只須「國人」參戰

 武王伐紂後建立的周朝,採用了「封邦建國」的政策,將周族及其聯盟部落的分支派往各戰略要地殖民,成立城邦國家;同時又將各地表示服從周朝的地方部落封為方國。部族成員(號為國人)組成部族軍隊,據《周禮》等古籍記載,當時國人滿20歲開始服役,參加軍訓和提供軍事勞役;30歲正式輪流入伍參戰;50歲後只參戰,不再參加一般的勞役和訓練;60歲後退役。平時徵召十分之一的國人入伍,要自備口糧衣物。而生活在這些城邦國家裡的其他部族人民(號為庶人)至多只是作為戰地服務人員「徒役」,一般並不參戰。城邦國家附近的土著部族(號為野人)則並沒有任何參戰的權利和義務。

北魏太武帝歧視部族兵

 在西周以後的各少數民族皇朝統治期間,仍然實行這種部族兵為主的兵制。統治民族全族皆兵,作為朝廷的禁衛軍;歸降的非漢族部族也都征為部族兵,是朝廷的主力軍。比如451年北魏太武帝圍攻南朝在江北的據點盱眙,寫信給劉宋盱眙守將臧質說:「我派出的士兵,都不是我的國人。城東北是丁零族和胡族,城南是三秦地區的氐族和羌族。你殺死丁零族,正好是幫我減少在常山、趙郡造反的賊寇;殺死胡人,正好幫我減少并州的賊寇;殺死氐、羌族,正好減少關中賊寇。所以你盡情殺丁零人、胡人,對我沒什麼壞處。」

八旗有滿、蒙、漢之分

 後世最著名的部族兵制應該是滿清的「八旗兵」制度。據說八旗起源於滿族圍獵時的「牛錄」(大箭)組織形式,1583年統一了女真各部的努爾哈赤將這種制度固定化,在1601年將牛錄組編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4旗,1615年再擴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總合「八旗」(或許是因為圍獵以旗幟為標識而得名,綠色因在樹林中不顯著而不用)。同時又將協助滿族的蒙古族男子也按八旗編為軍隊。在入關前,又逐步將降附的漢族軍隊編為「漢軍八旗」(全都按照滿族風俗剃髮梳辮)。入關後,滿、蒙、漢三大八旗兵拱衛北京一帶以及在各戰略要地設防,由朝廷圈佔土地分配給八旗士兵。八旗子弟一直世襲為兵,保持部族兵制的本色。(古代兵制系列之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