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4] 誰是莎士比亞? 放大圖片
文:洪 磬
不知是否翻版太流行,讓人們對於古代名人的真偽都懷疑起來,甚至著書《The Truth Will Out》考證一番。
不過,這一次考證的是大文豪莎士比亞,又的確值得研究。本書作者認為署名「莎士比亞」的作品,其實是英國外交官Henry Neville亨利.利維里的作品。
書中談到不少莎劇內容,對認識其作品的背景細節亦頗有幫助,雖然有點瑣碎,本文正好給你通讀全書之便。
莎翁中學程度
作者有何證據?莎士比亞本人只讀到中學,既未見識過宮廷陣仗,亦很可能未踏足過歐洲大陸。憑他如此有限的經歷和見識,未必寫得出充滿宮廷氣氛和異國情調的作品,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馴悍記》、《維羅納二紳士》、《威尼斯商人》等,都以外交官利維里於一五八二年到訪的意大利北部為舞台。
而且,牛津畢業的利維里,出使法國,並操多國語言,而莎劇多處引用當時未有譯本的意大利文、法文、希臘文、拉丁文文本。
還有其他嗎?有。莎劇的風格由早期的歷史感和喜劇感,忽然轉為陰暗而充滿悲劇色彩。作者認為這正呼應利維里於一六零一年因造反失敗而被囚於倫敦塔,因此性情大變。相反莎士比亞的生平則找不到這痕跡。
莎劇中又不尋常地正面描寫利維里的很多祖先。還有更懸疑的是,莎劇與利維里的公私信函行文風格出奇相似,作者更聲稱在一八六七年在利維里手裡發現的一份文件—頂部還有他的名字—上面有人練習莎士比亞這名字的十七種寫法。
避免政治風險
他們甚至認為《亨利四世》裡的福斯塔夫是以利維里自己為藍圖,因為利維里胖乎乎的樣子,外號就叫福斯塔夫。
那為甚麼利維里不用真名發表?作者認為利維里那樣做的政治風險太大了。利維里是前朝遺屬,祖父和叔父都被都鐸皇朝的亨利八世所殺。如果當政者知道他寫了像《李察二世》般具爭議性的作品,心懷不軌,他造反事敗就會被處決而非只是囚禁了。
莎士比亞是理想的頂包人,他的贊助人是修咸頓伯爵—伊麗莎伯女皇的寵臣,母親則是利維里的親戚。
還有其他的可能人選嗎?擁躉最多並且最瘋狂的是十六世紀哲學家培根(Frances Bacon),他的信徒甚至借通靈方法找到線索,認為將莎劇寫在一千尺長的捲軸上高速旋轉,就會顯現有關訊息。
另外還有人認為莎劇是由一班文人合寫的。由風格入手,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近二百年才質疑
為甚麼我們要認真熟讀這本書?作者之一Rubinstein教授是「莎士比亞作者身份研究基金會」的會員,他本來抱著不可知論的態度看待這玩意,他是認為另一位作者樸茨茅夫大學英文講師Brenda James找到的證據可信,才答應合著的。
那麼我們現在就去改寫歷史吧。且慢!多數評論者認為著名莎士比亞的作品其實是一個在一五六四年出生於史特拉夫的演員所作。而且當時並無人質疑過莎士比亞的作者身份,要隱瞞並不容易。
事實上亦是近二百年才開始有質疑的。還有甚麼疑點嗎?如果認為莎士比亞肄業的斯特拉福文法中學是平凡的學校,實在是個時代錯誤。當時的校長是牛津劍橋的畢業生,薪水比伊頓公學的校長更高。學校課程涵蓋甚廣,足以豐富莎士比亞的知識,作為寫作的材料。
至於宮廷生活,莎士比亞曾在宮廷演出,要取材還不是手到拿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