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6] 名醫大廈誰來續寫傳奇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林賽香
「名醫搖籃」—東英大廈,孕育無數「杏林傳奇」和「大國手」,包括名伶芳艷芬丈夫楊景煌、心臟科泰斗兼醫管局前主席梁智鴻師傅王祖耀、醫管局前行政總裁何兆煒妻子董曉方、腦科專家鄔顯庭……他們醫治過的名人不計其數,包括巨星李小龍、富商王德輝等……然而,幾許滄桑變更,經歷半個世紀歲月的洗禮後,東英大廈最終還是敵不住風雨銷蝕,月底當最後一批醫生搬出後便會被清拆。「東英醫生」為續「杏林傳奇」,將遷至亞太中心和格蘭中心另起爐灶,兩廈正為做「接班大樓」展開爭逐。
1964年,嶄新「醫務大廈」的概念,隨著東英大廈落成,名醫楊景煌、王祖耀、外科權威關其湛等進駐,正式打響名堂。原來位於3樓的醫務樓層也不夠用,需要逐步擴充至1、2樓,最高峰時共有80多名醫生在東英執業。
東英租舖嚴格甄選醫生
這蓬勃景象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業主何東家族用心經營的結果。據了解,當時何東家族篩選醫生的要求相當嚴格,只挑選有經驗的專科醫生,部分有意租用的醫生還需要出示學歷和工作證明書,經過重重甄選後才得准租用,可真是「一舖難求」。
業主「質素控制」得宜,令租用的醫生全是「信心的保證」,加上大廈包羅全部專科,由腦、眼、鼻,以至放射、泌尿、化驗所應有盡有,「一站式」的醫務大廈方便病人就醫和轉介,便成為東英大廈成功的基石。有醫生說:「有些病人就算唔知哪個醫生好,只要來到東英,看看水牌,就有信心點指兵兵咁點個醫生來看。」名氣令東英舖位變得珍貴,租金一直踞同區寫字樓的前茅,有醫生試過要排隊1年,待其他醫生退休後,才能「入場」。
格蘭中心專科醫生集中
面對被清拆的現實,東英舊有的醫生分2批另起爐灶,分別遷至格蘭中心和亞太中心,能否再續盛勢?各人心中仍有疑問。
遷至格蘭中心的皮膚科醫生何麗容黯然指出,「這並不是易事!」硬件或許可以盡量配合,改善衛生條件,騰出更多舖位讓各專科的醫生集中在幾個樓層。不過,「一站式」並非「醫生大廈」最重要條件,反之名聲、市民信心才是關鍵、最棘手因素。何麗容指出,集團式經營的大廈「認錢不認人」,只要醫生能支付租金,業主當然無任歡迎,哪會關注「質素控制」?業主打造「名醫大廈」的誠意有又多大?她很是懷疑。一旦良莠不齊的醫務所集中在同一棟大廈,有關大廈便難以建立名牌效應。
時勢造英雄,東英大廈是「醫務大廈」的先導者,加上當年專科醫生較少,競爭相對較低。但現在「醫務大廈」四方崛起,港島的萬邦行、萬年大廈、連卡佛大廈;九龍區的旺角中心、嘉賓商業大廈各據山頭,新加入的競爭者要突圍而出必須付出相當大努力。
亞太中心銳意改善配套
不過亦有醫生對前景頗為樂觀,遷至亞太中心的婦產科醫生霍麗玲承認,香港難以找到另一棟大廈擁有東英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交通條件,業主亦未必歡迎醫生進駐,「醫務所幾污糟,又多醫療廢物和病人出入,唔係好多業主樂意接受」。但亞太中心的業主看中醫務所的租約相對地穩定,銳意改善配套以便亞太中心搖身變成東英的「接班人」。
霍麗玲表示,大業主有誠意問題已解決了一大截,之後的得失全靠這批醫生如何經營,以優良服務和傑出的專業知識,建立更佳的口碑。她相信,醫生能全力以赴,明年便能步入佳景。
名醫雲集 李小龍是常客
東英大廈名噪一時,雲集了全城名醫,先有名伶芳艷芬丈夫名醫楊景煌、「杏林教父」王祖耀、腦外科權威鄔顯庭,不少名人亦慕名而來求診,一代武術巨星李小龍也是東英的常客。
李小龍私人醫生駐診
據了解,東英醫生朱博懷是李小龍的私人醫生,1973年7月20日當晚,李小龍在女星丁珮家中迷昏之際,丁珮第一時間致電朱博懷趕到丁家,曾嘗試用了10分鐘搶救,亦無法令李小龍恢復知覺,便將他立即送伊利沙伯醫院,惟終告不治。
另一位東英執業多年的鄔顯庭(即全國人大鄔維庸的胞兄),是本港最早一代腦外科醫生,也曾救治李小龍。就在李小龍死前2個月,當李小龍拍攝電影《龍爭虎鬥》時,突然在片場抽筋暈倒,呼吸一度停頓,送到浸會醫院時,便是由鄔顯庭替他插喉搶救。
1990年3月,華懋集團前主席王德輝墮馬受傷,亦是鄔顯庭替他做腦掃描及醫治。
東英大廈的醫務樓層確實是臥虎藏龍之地,名醫包括以醫治不育聞名的婦產科醫生毛匡珽、呼吸系統科梁宗存、腦外科馮正輝、婦產科董曉方(醫管局前行政總裁何兆煒之妻)、外科醫生關其湛、婦產科醫生梁國齡等。
東英造就名醫 名醫難捨東英
「如果唔係拆,我諗我會做到退休,這裡很多醫生、護士都係咁諗。」靠著東英大廈的名氣,加上自己的努力,令不少初出茅廬的東英醫生能慢慢積累經驗建立個人的名聲。對許多醫生而言,東英大廈不僅是他們的「恩人」,更是他們的第二個家。雖然離別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記憶中的東英大廈永遠是光芒四射。
在東英執業的皮膚科醫生何麗容表示,東英為她的事業打下穩健的基礎,「如果當初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落腳,我要捱好耐先有人認識。」但搬入東英大廈便能加速建立知名度,她形容:「張咭片裡印上東英大廈四個字,就會俾到人信心。加上醫生努力,好易就會有熟客。」
「東英大廈俾人信心」
十多年前何麗容創業的時候,雖然名氣不及其他資深醫生,但很快便滾存一批熟客,「現在看到它就要拆,真係好唔捨得。」
另一東英醫生梁宗存表示,東英留下許多童年回憶。由於小時候家住尖沙咀,故自小便喜愛「蒲」東英商場裡的唱片店、百貨公司、「當時有間民生百貨公司,有台灣土產,牛肉乾、豬肉絲」。後來從外國留學回港,打算執業行醫,第一時間就想到東英,「我一開始就打算找醫生聚居的醫生樓,選擇九龍就只得東英,因為它係最有名」。
何東祖業「三不賣」成幻影
以香港第一代首富何「東」及其元配夫人麥秀「英」為名的「東英大廈」,位於彌敦道100號,被何東家族列為「三不賣」產物,雄糾糾地聳立在尖沙咀近半個世紀。在這裡發生的人與事無不與香港醫生史扯上關係,交織成「香港近年醫生史錄」:八十年代醫生風光一時,有醫生以麻布袋裝現金……首名沙士死難西醫劉大鈞,亦是東英的名醫之一。
沙士期間猶如死城
2003年沙士一役使醫生被標籤成高危行業,人人避而遠之,加上首名感染沙士不治的西醫劉大鈞和感染沙士的前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的妻子,均湊巧地同在東英大廈執業,令平日人潮湧湧的東英大廈瀰漫愁雲慘霧,猶如「死城」,人流異常疏落,連的士也不願停泊在東英大廈附近,大廈內醫務所人人自危,部分醫生、護士無奈地休業。
被不知名的恐懼感籠罩下,各人忐忑不安,東英醫生每周茶敘亦告暫停,霍麗玲憶述當時情景時表示:「我們驚人瓊惹到自己,又驚自己惹到人!」疫症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微妙變化,似遠又近,雖然東英醫生減少敘會,但保持緊密電聯,互勵互勉下,慢慢度過這個難關。
所有診所幾曾被洗劫
沙士令東英大廈變得寂寥不堪,但八十年代當醫生界風光的時候,卻令東英出現大量不速之客——劫匪。有醫生表示,當時東英名氣大,大廈內的醫生賺得「盆滿缽滿」,醫生每次打烊也會用大的麻布袋載著現金離開。消息傳出後,不法之徒便對東英尤其三樓的醫生產生興趣。
東英的第一代名醫王祖耀指出,當年幾乎所有診所都有被洗劫的經驗,部分賊人還會連環搶劫數間診所,非常猖獗。「我們很怕,又用電閘,又要(病人)出示身份證先俾入來,還有保安系統,每位醫生都把風,看有沒有風吹草動。」三樓的醫生還自掏腰包,聘用保安人員巡邏。
首台扶手電梯轟動一時
除了大廈內發生的人與事外,東英大廈本身亦極具傳奇色彩。這棟以60年典型建築設計的建築物樓高15層,整座物業總樓面約4萬平方米,商場內設有當時首台扶手電梯轟動一時,當年不少市民專程到商場試用該電梯。
何東將東英大廈視作畢生代表作之一,生前極度重視,並訂立遺囑將東英大廈、山頂的何東花園及承業大廈列「三不賣」祖業,要求子孫世世代代守護。不過直至何東三子何世禮將軍逝世後,「三不賣」開始被出售,2003年何東後人把東英大廈以逾11億元價錢售予華人置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