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視野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26] 讀哲學 不愁出路

放大圖片

文:李慶餘

 香港是一個以經濟掛帥的城市,近年,電腦、物流等對出路有保證的學科更是炙手可熱。那麼,哲學這個冷門學科還會有人問津嗎?讀哲學的目的是甚麼?畢業後又有沒有出路?筆者特別訪問了中大及港大哲學系兩位系主任,以及哲學系的學生,與他們展開了真情對話。

樂觀向前走上不歸路

 中大哲學系系主任張燦輝教授指出,年青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對生命、人生等問題有所存疑,如人為甚麼會存在、世界是如何形成等,由於中學教科書並沒有解答這些問題,而哲學所探討的卻正是年青人關心的問題,所以總會有年青人對哲學懷有熱情。據張燦輝的經驗,有許多中六、中七的學生認為哲學問題是有意義和有挑戰性的,所以每年都會有1至1.5%的預科生報讀哲學系。這個百分比雖不多,但已足夠填滿大學哲學系的學額。

 張燦輝的學生表示,哲學能訓練人的思考力,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所以極具吸引力。「獨立的思考力和高度的反省能力,正是哲學帶給我們的好處啊!」其中兩位博士研究生更表示,當初他們選擇讀哲學時,皆因看到讀哲學的人很帥、很冷靜,這可說是有諸內形諸外吧,但修讀哲學數年後,才發現哲學給他們的,是清晰頭腦和分析能力。這情況就好比初初拍拖時,只會看對方的外表,但彼此相處多年後,反而會發現內涵才最重要。正因哲學能帶給人內在美,所以若重新給他們選擇的機會,他們還是一樣會選擇哲學。

 張燦輝透露,自己年輕時已非常喜愛哲學,但由於當時能教哲學的老師不多,其中又以能讀懂英文哲學典籍的學者最為缺乏,所以他效法唐三藏取西經的做法,隻身到德國求學,之後回港任教。可見他與他的學生一樣,絕不後悔走上了哲學的路。

「不信僱主不請我」

 不過,在香港這個功利社會中,讀哲學的人又有沒有出路呢?

 張燦輝指出,大學並不是職業訓練所,它要講的是理論和理想,任何一科都不能保證學生可以找到高官厚祿的工作,就正如研究經濟的人未必懂得攢錢一樣,讀哲學的人也不一定能成為哲學家,更不代表讀哲學就要靠哲學來維生。張燦輝以去年的統計報告,指出哲學系畢業的本科生,都已投身到不同行業去,如傳媒、酒店管理、飲食服務、市場推廣等,可見從哲學系畢業的學生,是不愁出路的。總言之,市場上雖沒有一個行業與哲學有直接關係,但哲學系的學生卻可到任何一個行業裡去。可見哲學其實是一門百搭的學科。

 張燦輝又強調,很多僱主在請人時,其實並不計較應徵者在大學讀哪一科,只要應徵的人在面試時有良好的表現,便會有受聘的機會。由於哲學能訓練人思考力和分析力,所以一個讀哲學的人,在面試時往往會有良好的表現,而他們受聘的機會也因此得以大大提高。

 此時,幾位博士研究生也紛紛自信地說:「只要我的頭腦清晰,口才好,就不愁沒有僱主喜歡」,「只要有面試的機會,我就不信僱主不請我,因我的對答絕對不會比任何人遜色。」

 可是,當這些哲學博士畢業後,他們能否在大學裡找到教席呢?張燦輝坦言,大學並沒有足夠的教席來容納這麼多的研究生,可是,他們可到其他大專院校去,又或任教副學士課程。在座的三位準博士也表示,他們早已知道大學的教席不多,因此,他們會嘗試投身其他行業去,如作文化評論員或當政務官等。可見中大哲學系的師生,總是樂觀地面對挑戰的。

出類拔萃的中大哲學系

 在座的幾位哲學系學生雖然對前途樂觀,但最初讀哲學時,可有受到家人反對?在香港讀哲學,又有沒有遭到別人的白眼?其中兩位同學表示,家人曾希望自己讀一些與職業有直接關係的學科,但因自己的興趣始終在哲學,所以家人最後也支持自己的決定。至於其他親朋戚友雖會投以奇異的眼光,但一個真正愛哲學的人,是不會介意別人看法的。他們也同時表示,香港人已愈來愈開放,所以也愈來愈能接納讀哲學的人。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香港有學術自由,而近年來,不少留學外地的本港學者也樂於回流任教,所以香港也愈來愈適合讀哲學了!」

 張燦輝非常同意他們的看法,並進一步指出,中大哲學系的條件是優越的。第一、中大圖書館內的哲學書籍正急速增加,第二、中大哲學系現有十五位教員,規模並不小,而且講師的資歷也正在不斷提高,第三、中大每年都舉辦不少國際性的哲學會議,而訪問學人也不斷增加,所以在中大讀哲學絕對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處處都是有心人

 張燦輝不忘指出,入讀中大哲學系並不是一件易事。今年就有一位在會考中考獲6A的同學,透過提早入學計劃報讀中大哲學系。至於今年透過高級程度會考(AL)報讀哲學的學生中,也有一位具2A1C的成績。張燦輝強調,中大哲學系每年的本科生學額不足三十個,所以報讀大學時,差不多只有把它放在第一選擇才有被取錄的機會。

 最後,張燦輝指出,雖然香港的哲學學者不多,但對哲學有興趣的人卻比比皆是。只要我們稍為留意四周的文化機構、書院,便會發現不少是以教導哲學為主的,如睿哲、華夏、法住、牛棚等,可見社會上的確有一批不為工作、不為升職而讀哲學的有心人,只要我們放開懷抱,便會發現他們的存在,因為「哲學雖永遠不會是最受歡迎的科目,但哲學問題卻永遠是最受歡迎的問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