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江史地:楊侯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06]

 ■黃家樑

 香港的「侯王廟」或「楊侯宮」為數不少,供奉的都是「楊侯大王」,其中規模較大而歷史又較長的,可算是元朗東頭村內的「楊侯宮」。

 究竟「楊侯宮」供奉的「楊侯大王」是甚麼人?歷史家對此問題可說是眾說紛紜。較多人認為侯王就是「楊亮節」,楊氏生於南宋末年,為端宗的親生母親楊淑妃的弟弟。元軍大舉南侵之際,身為國舅的楊亮節護駕南下,勞苦功高。惜宋軍最終兵敗崖山,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而死,楊亮節也溺死海上。當地居民感念其忠義,紛紛立廟供奉。由於楊亮節位高權重,生前已經封侯,死後更封為王,所以供奉他的廟宇便名為侯王廟。然而,有人認為侯王廟多用「楊侯大王」的稱呼,但歷史上並沒有「大王」的封號。再者,根據土瓜灣一帶流傳的故事,宋帝抵九龍後,因舟車勞頓,且受驚嚇,故患上重病,幸得一位「楊二伯公」醫治,才得以痊癒。其後,眾大臣想向這位老者道謝,但尋訪之下只找到一個「楊二伯公」的墓地,當地人認為是「楊侯」顯靈,便設廟供奉。

 元朗東頭村的楊侯宮大約建於十七世紀,楊侯宮正門石額上刻有「嘉慶辛未年」(1811年)數字,不少史學家相信這正是楊侯宮重修的日期,故這廟宇應有二百多年歷史。楊侯宮位處東頭村的東北角、附近獅頭山的前端,廟宇就像獅子身邊的一個小「球」,在風水上屬「獅子戲球」的格局。在建築風格上,廟宇為典型的兩進式建築,中間本來有天井分隔。後來,村民在天井加建上蓋,陽光不能再透射廟內,為廟宇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廟宇門前設有兩個鼓台和四條紅砂岩石柱,古雅而莊嚴。

 廟宇的後進設有三座神壇,分別安放侯王、金花娘娘和土地的神位。土地相傳可保村民的平安,金花娘娘在神話學上屬「生殖神」,祈求子嗣者多會前往拜祭。值得一提的是,楊侯宮右側的建築物內,供奉了「周王二公」的神位。「周王二公」指清康熙年間的兩位大臣,當時清廷為杜絕沿海居民與鄭成功的聯繫,頒布遷界令,規定沿海居民內徙五十里,大部分香港居民被迫遠走他鄉,苦不堪言。當時,兩廣總督周有德和廣東巡撫王來任目賭百姓苦況,先後上奏陳請,朝廷始廢除海禁令,所以廣東沿海的居民感念其恩德,紛紛設祠供奉,這正是楊侯官同時供奉周王二公的緣由。

 普通的一座廟宇,竟然跟宋帝南下和清初遷界的史事息息相關,足見研習歷史時不妨以小見大,從民間傳說或掌故入手,探索國史跟地方史之間千頭萬緒的關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