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財團與香港整體利益的平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19]

■劉銳紹 資深評論員

 港府必須不偏不倚地維持公平、公開和有足夠透明度的競爭機制,讓市場規律發揮正常的作用,才能既保證香港經濟發展,對投資者有足夠的吸引力,又能確保老百姓的利益,確保香港自由經濟有效運作。

 最近兩家電力公司在新的利潤管制與經營條件方面與政府出現分歧,中電更聲稱如果政府堅持現時的計劃,就可能考慮撤資。它有這種想法,筆者一點也不擔心,也不相信中電說得出,做得到;以香港這樣利潤豐厚的電力市場,大財團怎會輕易言退?中電之言只不過是談判策略而已。所以,政府毋須害怕。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此事反映了什麼問題?作為政府,既要保證香港經濟發展,對投資者有足夠的吸引力,又要確保老百姓的利益,那到底怎樣才能取得平衡?此外,還有什麼問題值得注意,才能確保香港自由經濟有效運作呢?

香港財閥勢力已高度膨脹

 首先,長期以來,港府對大財團的政策多是順應和保護,以致財閥的勢力已經高度膨脹。它們不單在經濟上壟斷了多個行業,掌握了香港的經濟命脈,在政治上也不斷擴張。這些都是近年愈來愈浮面的事實,案例頗多,毋須諱言。而且,不少高官在退休或下野後都被大財團羅致,這一趨勢或多或少影響了部分高官在施政期間的考慮。外界雖然無法證實這兩者之間確有關係,但最低限度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另一種利益輸送的管道。與此同時,香港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也不斷上升,如今已超過零點五,比零點三七的國際警戒線還要高。

 相信中央和港府都看到了這個現象,如不理順這個關係,早晚更會變成危機。據內地的學者理解,總理溫家寶所說香港還有很多「深層次矛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當中就包括政府與大財團的關係。財團可以賺錢,而政府創造適當和合理的條件,也是無可厚非;但財團的手法如果影響到整體的社會、經濟、民生以至管治的穩定,那就是方向性的問題了。

政府應首先著眼老百姓的利益

 中電今次反應如此強硬,既顯示它財大氣粗,也顯示它不把政府放在眼內。行內人都知道,大財團到處投資,經常來往香港與內地,人脈關係有時比政府官員還要廣泛。正因如此,它們不怕與政府鬧矛盾,中電的姿態更反映矛盾升級和公開化。

 面對這種情況,政府應該首先著眼於老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承受力,其次是有效的市場和社會管理,再次才是大財團的利益。其實,政府已經十分照顧電力公司的利益了,日後利潤上限仍保留在百分之十一的水平,超過雙位數,只比現時的百分之十三點五少了兩個半百分點。大財團還不知足,那就令人遺憾了。

力保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機制

 這次事件反映出來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也許會演變為另一種矛盾),就是香港與內地財團之間的利益關係。在商言商,生意可以是互利的,例如寡頭壟斷(如汽油業),就可以共同得益;但也可以互相競爭,甚至是激烈競爭或惡性競爭。

 從打破市場壟斷、引入競爭以平衡市場、造福消費者的角度看,政府開放電力市場屬正常和合理的做法,各方應該大力支持,就像澳門開放賭權一樣,有競爭才有進步。所以,如果日後香港的電力財團與內地電力財團在競爭上出現矛盾時,港府必須不偏不倚地維持公平、公開和有足夠透明度的競爭機制。對於內地的「過江龍」,港府毋須特別照顧,讓市場規律發揮正常的作用就夠了。

 總之,維持本港目前的自由競爭制度,各方投資(包括外國投資者)才有信心。美國傳統基金會連續十二年把香港列為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方,外資不走,就是看到香港這一點可貴之處。其實,香港回歸之後,港府沒有多少主要的大工程判給外資企業承辦,已在外商圈中引起微詞。但他們接受這種現實,只要能夠繼續在香港賺大錢就可以了。所以,港府務必保持香港這一大本錢。(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