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曾蔭權狗年九大挑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04]
放大圖片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回眸舊歲,特首曾蔭權在「董上曾接」之後,強政勵治,帶領港人再創佳績,出色的工作贏得國家主席胡錦濤高度評價。新的一年,雖說機遇無限,但絕不是坦途一片,曾蔭權銳意搞好經濟、創造和諧社會的努力,是否能夠達到最佳效果,還要看他能否通得過以下的九大挑戰。

挑戰一:西九爭議持續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一直在社會上鬧得紛紛揚揚。西九發展路向的爭拗持續至今,並無寸進。三大財團農曆新年前已向政府表態「繼續參與」,意味計劃無需推倒重來,但「球」已重回政府場區,面對各財團提出多項質疑,政府忙於與行政會議討論研究之時,手腳不能再慢,免得計劃又再延遲。

 除了與財團交手,政府亦不能再任由部分立法會議員有關「漠視民意」之類的指控源源不絕,令西九繼續陷於泛政治化的泥潭。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日前拒絕出席會議,令立法會內的部分議員再次掀起「譴責、傳召」的風浪。為免這一個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文娛發展項目好事變成壞事,政府有需要反守為攻,多與民間作充分溝通。

 香港可望上馬的大工程寥寥無幾,主流民意一直以來都希望西九及早動工,以振興經濟,改善就業。不過,雖然「橋王」許仕仁為推動西九上馬擔大旗,但回顧政改一役,明明於全港有利之舉,也居然在反對派拖累下好夢成空。因此,為免西九工程落得同樣下場,曾蔭權與「橋王」必須再展政治智慧,力爭西九在年內拍板。

挑戰二:政府總部上馬受阻

 曾蔭權上任後銳意落實在添馬艦興建新政府總部的大計,但有關發展一波三折,地皮用途幾經變更,至今依舊動工無期。原計劃以商業用地拍賣的添馬艦地皮,早於01年已由立法會拍板興建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但因03年沙士爆發,加上財赤當前,計劃無限期押後。

 曾蔭權上場,雖即重提方案,卻同時泛起爭議之聲,先有商界代表擺明車馬反對,再有民建聯以研究數據,力證在東南九龍打造政府總部更有作為,亦有民間智庫草擬發展「海心公園」的概念圖,促請立法會議員就草圖展開辯論。但以上種種方案,均亦未能盡如人意,為免整個計劃推倒重來,土地繼續丟空,並為建築界創造就業職位,任期只餘年半的曾蔭權已不能再拖,必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商界、政界及民間團體的信任支持。

挑戰三:政改戰火再現

 政改方案曲終人散,爭拗卻斬不斷,理還亂。反對派將會轉移在立法會以外的三大戰場與曾蔭權拉鋸。其中,策發會將成為政制爭論的「主戰場」,因曾蔭權已承諾一年之內,將在會內歸納出主流意見並向中央匯報。但環顧策發會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代表各種政治取向及利益,因而激辯在所難免,要在「眾口難調」中得出回應「時間表」的出路,更加困難重重。

 此外,反對派將在社會上開闢民意戰場,除了發動「上街」這一指定動作,他們近期奇招迭出,既大玩「70歲老翁」的煽情廣告,又出動反對派核心人物聯署公開信。這張被指為「反政府陣營核心人員」的名單曝光,進一步拉開了他們與政府公開對抗的戰幕。曾蔭權民望雖高,卻不能掉以輕心。反對派裡應外合,曾蔭權還要在第三戰場上,提防「大狀黨」借本地立法進行突襲。看來,政府專注振興經濟、改善民生之外,也需要儲足彈藥及人才,在政治議題的「3大戰場」上應對抗爭。

挑戰四:行政立法死結難解

 要強政勵治,曾蔭權必須盡快解開行政立法關係緊張的「死結」。但環顧政壇,尋找與行政當局真正站在同一陣線的政黨「朋友」並不容易。曾特首原以為自己與反對派「有計傾」,但「拉倒政改方案」一役,足見反對派為了一己一黨私利,絕對不會「畀面」當局。除了反對派「每事反」,親政府陣營也不可能事事力撐政府。曾蔭權與自由黨的「友好關係」絕非牢不可破,民建聯近期在政府總部議題上也與政府唱對台戲,「手中無票」的行政部門,絕對需要與政黨多拍膊頭,打好交道。

 為打破行政立法關係的僵局,曾蔭權早前已邀得與政黨關係友善的曾俊華出任特首辦主任,肩負起聯繫溝通的重任。雖說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建立長遠關係始終不能靠「單人匹馬」成事。有觀察家認為,曾蔭權還應主動出擊,在堅守底線的前提下展現出更多的靈活身段;當局不但要維持與反對派的工作關係,更要與親政府陣營多作溝通,以保持最基本的票源和支持。

挑戰五:做中央與反對派橋樑

 中央近年頻頻向反對派伸出「友善之手」,先有「溫和反對派」被邀赴京共度國慶,再有去年全體立法會議員成功「破冰」訪粵,原以為可協助曾蔭權共建和諧香港,豈料反對派糟蹋善意,上演「拉倒方案」大龍鳳,令雙方關係急凍。

 雖然中央至今不曾向反對派口出半句責備之言,心中發虛的反對派更不斷吹噓自己與中央的溝通「只會向前,不會倒退」,但政壇中人皆心知肚明:反對派與中央關係早已受損,溝通之門雖說未必關上,但至少需要一段冷卻期。反對派一邊嚷著要「訪京有期」,一邊卻自毀溝通大橋,這種局面,令作為反對派與中央之間橋樑的曾蔭權,需要在兩者之間做更多功夫。

挑戰六:平衡勞資訴求

 社會就最低工資和標準工時討論多時,勞工界早有默契,不少議員更頻頻向政府放言發功,無論是在立法會之內抑或之外,已不知多少次要求特首關注勞工階層福利,促請當局立法保障「打工仔」,有議員更打趣指,不要令港人在狗年「做到隻狗咁」。

 曾蔭權深明勞工界訴求,卻也不能對商界的反彈之聲充耳不聞,可謂進退兩難。有商界代表強調,一旦規管最低工資及最高工時,不能排除初期有人受惠,但在全球化趨勢下,廠商大有可能把工序轉移陣地,令失業重現,得不償失。雙方各執一詞之下,開創「五天工作制」的曾蔭權如何能「順得哥情又不失嫂意」,繼續在維持本港競爭優勢的同時,為打工仔帶來福音,殊非易事。

挑戰七: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化解國家總理溫家寶所指出的本港經濟的「深層次矛盾」,不單是中央對政府的期望,更是廣大港人的訴求。曾蔭權由參選至上任以來,強調香港要堅守「大市場,小政府」原則,本港連續12年打入全球經濟自由度排行榜榜首,足見自由市場經濟成就斐然。

 但在貫徹市場主導原則下,立法會及基層組織力促政府引入公平競爭法,確保所有企業在公平環境下競爭;又關注老百姓生計,在增加就業等方面作出更多干預。事實上,不干預與放任的分野如何界定,一直是一個難解的方程式,政府將於數月後公布對公平競爭法的研究結果,怎樣交出一個既兼顧各界意見,又能為香港締造更公平、公正和有效率的營商環境的方案,是對曾班子的重大考驗。

挑戰八:珠三角的競爭與機遇

 港商過往在推動內地經濟,尤其是在珠三角發展中扮演積極角色,也為香港獲得極大的經濟能量和收穫;但過去的成功不等於現在以至將來的成功。雖然政府表示關注與內地合作,但與其他外資相比,多以來料加工形式進入內地的港資企業近年已暴露出規模小、技術水準低、研發能力不足等的問題,若港商不能有效轉型,將會漸漸失去在珠三角的優勢,甚至被邊緣化。

 可幸深港西部通道快將落成,港珠澳大橋有望上馬,一系列CEPA和泛珠合作措施令兩地的物流人流資金流有望大大加強。在這種大背景下,政府如何把握機遇,一方面背靠內地經濟腹地,另一方面強化香港的支柱產業和產業優勢,帶領港人在與內地的交往中化競爭為合作,化挑戰為機遇,需要更多的思考、探索和嘗試。

挑戰九:打贏連任硬仗

 曾蔭權在05年特首補選中,以「強政勵治,福為民開」的施政理念贏得市民和選委廣泛支持。上任後,雖然反對派在政改方案上拉其後腿,但曾蔭權在一系列民生課題上動作迅速,反應敏捷,不但獲得中央高度評價,民望更絲毫無損。昔日「孤單推銷員」的走勢愈見凌厲,加上坊間「挺曾」之風不息,「第三屆特首寶座」似乎已是囊中物。

 但俗語有云「政治一天也嫌長」,距離第三任特首選舉的「主戰場」還有17個月的征程,「餘下任期」內雖然預料無人能夠越級挑戰,但從「忽然民主」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早前粉墨登場「爭普選」,可見反對派覬覦特首寶座的野心未已,至少加入戰團、把水攪混的心態在所難免。何況前述的8大挑戰,無一易與,欲要順利連任,曾蔭權必須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才能漂亮地打贏一年半後的這場硬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