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筆行天下:風韻平江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18]
放大圖片

 ■平江路上的老宅輪廓

陸復淵

 在蘇州從車水馬龍的干將路一拐入平江路,就會讓人體會著了一種揮之不去的韻味。

 那地方新生的古宅靜靜站著,竹叢和冬青微微搖動,騎車和徒步的人們正於清亮的路面條石上不緊不慢地行進。與街相依的平江河水汩汩流著,使得牆上的爬山虎與那老屋、古橋的影子在水面之上曲曲扭扭地晃動。河邊石欄旁有人在垂釣。幾位買菜而返的婦人拎著菜袋走過石橋,隱沒在幽靜的弄巷……

 我走在這條路上,悠然地。其實我似這樣來回地走在這條路上的次數已是很多的了。我覺得這條在宋代碑刻《平江圖》上就能見到的河街顯示的古韻今風是最為自然、最為生動的。

 平江路河街旁的老宅形態是各異的。這些老宅有平房、有樓屋,外觀上高低、參差,它們都在保留外牆的前提下重獲了新生。在那地一個門、一扇窗,一處雕欄、一條屋脊都是恢復了原真和可讀。我走進一個敞開石庫門——門庭是青磚鋪地,堂屋和廂房留的是老舊樑椽、花格長窗。我步入一條幽幽陪弄——弄內是歪扭的柱、斑駁的牆,地上殘存佈滿碎紋的方磚……

 我走到街河邊。河上響著欸乃櫓聲,兩條遊船正在一前一後晃動。船上遊人於穿越歷史時空的同時,正為領略到的小橋、流水、人家風情而驚喜。在這條街河上,從南到北跨臥著十餘座古石橋。看著這些古石橋迭有的武康石和青石的拱券、橋墩,你會覺得它們都是帶上了厚重歷史的。路南頭的那頂平板石橋叫作思婆橋。據說那座渾厚平直的橋是為一位思念去世婆婆好處的兒媳命名的。雪糕橋是廊橋。橋側是座跨河庵閣。有人向我介紹了與這橋有關的孝子傳說:一位窮書生在雪天裡為滿足病中迷離的母親,無奈中以雪充糕安慰親人。然而當雪糕在送到那位老人面前時竟人為天助地變成了一塊香味誘人的米糕。不久,我走到了胡相思橋頭。這是座單拱石拱橋,它與東頭南北向的平板石橋構成了直角雙橋。在那頭河道形成了丁字相交,兩頭橋堍布著幾個形態不同的河埠,東頭河岸立著一隻六角小亭,旁側廊架上蔓生的紫藤已經鋪滿。我走向了坐在橋欄石上閒歇的老人。一位老者幫我解開了疑團:胡相思不是說男女癡情相思,這相思實是廂使,它是當時的一種官職……

 我懷著釋疑後的舒心走著。我觀看了與街路緊連的許多弄巷。這些弄巷大都有著美麗的名字,如被叫做思婆巷、大儒巷、綠葭巷、胡廂使巷的。弄巷是幽深的,帶上它的老屋、古井,有的窄狹得只能容下兩輛自行車相交。可是一些弄巷,卻能在一個緊閉的石庫門裡藏下一幢規模非凡的古宅,能在一處傾斜的庭院裡匿著使人驚訝的古碑、古坊。在那些地方曾經印下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足跡,留過綿綿長長、曲曲折折的故事。

 於一處敞著的陪弄口,我走入了這條路段城管隊的辦公地。一位隊長在向我介紹了整個街區保護整治及招商工作的情況後,又熱情地領我去參觀新近修繕完成的董氏義莊,還陪我走上一處據現代著名建築師設計而建的觀景台。站在那個制高點上我俯看了那片佈滿黛色屋頂和棋盤格局河街的地方。那地方在高樓、車流圍繞中所從容飄出的質樸、清純氣息讓我深深感受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