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江史地:青雲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18]

黃家樑

 要數香港現存最早的道場,恐怕就是屯門的「青雲觀」。早在隋朝時,屯門青山上已設有道場,至北宋時則名為斗姆宮,到元代時又改稱青雲觀,一直至民國初年。這間本港最早的道場位於屯門的青山禪院之內,歷史非常悠久,至於它何故設於寺院之內,就要從一千多年前的往事說起。

 南朝劉宋年間,相傳有一位印度奇僧雲遊四海,到各地弘法,曾經乘坐大木杯渡海南下屯門青山,且於山上的寺廟歇息,人們稱之為「杯渡禪師」。禪師離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奇僧,就在青山上建了杯渡庵。所謂杯渡庵,只是一座岩及一間茅屋而已。現在,青山寺內仍有一處不為遊客注意的杯渡岩,岩內供奉了一位僧人的塑像,這就是奇僧杯渡禪師。隋朝時,朝廷曾改杯渡庵為普渡道場,至唐又改為雲林寺。及至五代十國,廣東地區屬南漢統治,南漢君主篤信佛教,乃封青山為瑞應山,鎮守屯門的軍官陳延則命人雕塑杯渡禪師的神像,於青山上供奉。

 在北宋宣和年間,徽宗崇信道教,乃將青山上的寺院改為道場,名叫斗姆宮。及至元代,又改稱青雲觀,一直至民國初年。當時,本港商人陳春亭和張泉森到青山遊歷,夜宿青雲觀,有感此地山明水秀,乃修道之所,便興起建寺修行的念頭。當時,青雲觀附近的土地為屯門陶氏所有。經商議後,陶氏將土地贈予陳春亭,使他得償所願。此後,陳春亭先往寧波觀宗寺出家,法號「顯奇」,然後返回青山,積極修築今日的青山禪院,並重修歷史悠久的青雲觀。至一九二零年,今日的青山禪院建成,青雲觀的修葺工程也完竣。大功告成之日,屯門陶氏致送牌匾祝賀,今木匾仍存放在青雲觀之內,作為歷史見證。上述的史事正好說明了青山寺和青雲觀的淵源,也解釋了寺院內有一所道觀的原因。

 青雲觀位於青山禪院的大雄寶殿旁,依山勢修築而成,樓高兩層,供奉斗姆和觀音。觀音為人所熟知,在此不再花筆墨介紹。至於斗姆,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北斗七星之母,故名「斗姥」或「斗姆」。斗姥執掌天醫,所以治病求醫,安胎育兒,求壽延生者,都會敬拜斗姥。青雲觀內的古物包括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該觀在重修時所鑄造的銅鐘,而青雲觀正門的石額也是道光己丑年所刻,為有近二百年歷史的古物。

 登山途中有一涼亭,名挹曉亭,為本港名人何東於一九二二年所建。原來何東與夫人曾登山遊歷青山寺,因體諒遊人登山之苦,便興建這亭,供人休息。挹曉亭旁有一石碑,為顯奇法師在一九三二年所立,以記載此亭修築的來龍去脈。此外,在一九二七年及一九二八年,港督金文泰曾兩次遊歷青山,對那裡的風光大為讚賞,便於一九二九年建立了香海名山的牌坊,牌坊上「香海名山」四字就是這位精通中國文化的港督親筆所題。

 青山既有香港佛教和道教的古蹟,古今中外的名人也曾到此遊歷,稱之為香江名勝,實當之無愧。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