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4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生死相許與勸誡懲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4-07]
放大圖片

韓亞楠

 在《聊齋誌異》中,有很多「人鬼情未了」的淒美愛情。這些陰陽相隔的愛人,身處兩界仍執著戀愛,生死相許。最為著名的要數《連城》了。《連城》寫喬生和連城爭取自由婚姻,曲折動人。史孝廉徵詩擇婿,喬生的詩得到連城的喜愛。史家卻因喬生家貧,不同意這門婚事。喬生深感連城是自己的知己,後來連城病死,他到陰間找尋。他們被准許還魂,重回人間。在巨大壓力下,這對戀人,愛得死去活來,生死相隨。連城在回到人間後,仍心有餘悸。這篇人鬼相戀的故事,還提出了新的愛情觀,即「知己之愛」。它比之向來「郎才女貌」的愛情,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又如,《宦娘》中的鬼女宦娘,敬愛琴藝極高的溫如春,愛而不能結合,暗中促成他與善彈箏的葛良工結為伉儷,最後在音樂欣賞的滿足和愛情的缺憾交織的心情中悄然隱去。讓所愛者愛其所愛,這都超越了人的單純情愛,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艷妻」不如「膩友」

 這些人鬼之戀,多是女性為鬼,男人為人間的書生。這種創作手法,有關注社會人生之意。女鬼多是美的、善的,給人帶來溫馨、歡樂、幸福,給人以安慰、幫助,可以說是寄託意願,補償現實的缺憾。《聊齋》中的人鬼戀故事,和作者自身的境遇也有關聯。這些人鬼之戀,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發出的幻影。多是寫一位書生或讀書山寺,或書齋臨近郊野,忽有少女來到,給寂寞的書生帶來了歡樂,數度相會,方知非人。這正是蒲松齡長期處在孤獨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補償。他長期在縉紳人家坐館,受僱於人,一年中只在年節假日返家小住幾日,他曾在題為《家居》的詩裡感慨說:「久以鶴梅當妻子,且將家舍作郵亭。」獨自生活的寂寞,不免假想像自遣自慰,如他在獨居畢氏宅第外花園時曾有詩云:「石丈猶堪文字友,薇花定結歡喜緣。」(《聊齋詩集.逃暑石隱園》)《綠衣女》、《香玉》等篇,不過是將這等自遣寂寞的詩意轉化為幻想故事。寫河間徐生坐鬼館的《愛奴》卻是另一番景象:鬼館東蔣夫人禮遇厚待徐生,徐生為她「既從兒懶,又責兒工」大發脾氣,她趕忙「遣婢謝過」,最後還將徐生喜愛的婢女相贈,「聊慰客館寂寞」。篇末異史氏曰:「夫人教子,無異人世,而所以待師之厚也,不亦賢乎!」這正是一般做塾師的書生們寄予希望的。這也只能是像作者一樣困於場屋的書生的幻想。若是達官貴人,妻妾成群,斷不會把女鬼、魑魅作為自己的幻想對象。玩味小說,可以認為作者表達了他的一個人生體會:得到「豔妻」不算美滿,更重要的是「膩友」般的心靈、精神上的契合,不言而喻,美滿應是兩者的統一。

紀曉嵐:沒有風月只有教化

 紀曉嵐和草根階層的蒲松齡先生相比,人生觀和創作出發點,是大不相同的。紀昀著《閱微草堂筆記》,是他在歷盡宦海、心情安詳的境遇中,抒發情懷並寄寓勸懲的一種消遣方式。因此,這其中因果報應的愛情,就是主流了。《閱微草堂筆記》在體制上,有意和《聊齋》對立。他說:「小說既述見聞,不比戲場關目……燕暱之詞,蝶狎之態,細微曲折,摹繪如生。使出自言,似無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則何以聞見之」。(《姑妄聽之》盛時彥跋引紀昀語)他在《灤陽續錄》寫成後更進一步申述為作敘事之文,應「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勸懲之旨」,「不顛倒是非」,「不摹寫才子佳人」,「不繪畫橫陳」。(《灤陽續錄跋》)可見他是要小說有忠厚勸世之意義,摒除描寫男女愛情的筆墨。這樣,他著《閱微草堂筆記》也就只能是向筆記雜錄靠攏,丟棄了《聊齋誌異》的文學精神和藝術境界。

 書中有一縣令的記載:一天他所在的地方忽然有3個婦女失蹤,後來在小樹林把她們找到,其中2人問她們只是羞愧不答,另一婦人回家後說了情況,原來她們在河邊洗衣服,被一群鬼掠到小樹林,一到那裡,一婦女就被鬼姦污,另一婦女反抗,一鬼大笑:「裝什麼清純?!前幾天你在一個草垛場和一個男人幽會,我們在旁邊看邊笑。」那婦女羞愧地低下頭,也被姦污。那群鬼正想剝第3個婦女的衣服的時候,那婦女突然跳起來大罵:「你們敢侮辱節婦?你們去天上打聽打聽,我有沒做出一點無恥之事?你們今天要敢強姦我,我自殺後必訴諸上天,讓你們受18層酷刑。」群鬼大吃一驚,說:「怎麼掠來了個貞潔之婦,看來壞了。」忽然樹林外傳來一聲大喝:「孽畜!休得無禮。」眾鬼紛紛逃散。「看來貞潔之婦鬼也敬重」這是紀昀的評價。他的書中,多是這樣的文章。勸誡是主流,愛情幾乎不存在。鬼就是害人的,道德好的人,就不怕鬼,即所謂的「邪不壓正」。

 同樣是寫人鬼的愛情,卻有天壤之別。蒲松齡筆下,是生死相許的真愛;紀昀的人鬼則是姦污,偷情,結局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文學角度而言,蒲松齡先生的作品更具有藝術感染力,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紀昀也是名儒大家,其書在當時的影響程度,不亞於《聊齋誌異》。

何妨再問

 1. 寧采臣是《聊齋》中哪一篇的主角?

 2.《四庫全書》的「總編輯」是誰?

星期二公布答案

 答案請用電子郵件(feature@wenweipo.com)或傳真(28731653)發送給編輯部「文匯園」收,並請註明聯絡方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