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5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癡」許定銘 為書抱不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5-15]
放大圖片

文:鍾欣琦

 看過亦舒、杜紅(蔡炎培)的三毫子小說嗎?或者……戴平萬的《前夜》?

 有人看過。人稱書癡的許定銘家中,收藏的正是這些絕版「皮黃紙霉」的書籍;未訪問前,記者一直誤以為「書癡」是形容許定銘家中的藏書量,今次一訪才恍然大悟「癡」之意──與其說是數量,不如說——「口味」。

 四、五十年來,從許定銘手上流進流出的書,雖然算不上多壯觀,不過也算見證了香港和內地的圖書發展,許定銘活像兩地當代文學出版史的見證人。

 自七十年代開始,他轉而專門收藏鮮為人知的內地文學作品,誓要替那些作者「大平反」——許定銘準備著書,介紹他們。

到「書癡」家中訪問,滿倉滿谷的書是意料中事。但當走進書房時,還是小吃一驚:架上盡是一本本已經「風燭殘年」的發黃書卷,連《創世紀》、《戮象》……這種書都有,太神了吧。

萬元買「霉書」

 書癡先生剛從北京「掃貨」回來,看到記者被鎮住,他忍不住笑著透露:「早前在北京私人珍藏家中又買了萬八元的書,盡是二十年代的內地作者著作。」比如曹雪松,是許定銘將為他「大平反」的作家之一。許定銘手上已有他的三本書。

 激發起他「打抱不平」之心,全是源於「端木蕻良」當年慘被香港市民誤當日本人所致。

「當年麗的電視有一問答節目,其中一條問題『端木蕻良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觀眾答日本人,主持人因不認識端木蕻良,誤以為手持的答案是錯的,判觀眾答『對』。」提起往事,許定銘咬牙切齒。

 許定銘憤慨地訴說,「中國經過國共內戰,五十年代清算右派,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書還在嗎?書在亂世還有用嗎?書在文革是毒草。」現在很難找到那些年代的書,而此事正好印証中國有很多素質高的作家,他們的才華被埋沒,更不為讀者所認識。

今天,香港讀者不愁沒書看。大小書店傷透腦筋搶書客,有的走陽光道,有的走獨木橋,熱鬧得不得了。很難想像,四十年前坊間也有過洛陽紙貴的時光。許定銘回憶說:「那時候喜歡看台灣版的書,但沒有人做代理,買書十分艱難。沒多久內地發生文革,全香港也沒有書買,惟有靠朋友互相交換看。久而久之,自己藏書漸多,於是仿效朋友做法,邀請朋友回家然後再賣書給他們,直到最後自己開書店。」

藏書——賣書——交朋友,路子漸漸走熟後,許定銘開設了自己的書室。

大約在一九七四、七五年間,許定銘在旺角開張了第一間閣樓書店,可謂現時二樓書店的「先鋒」,曾在灣仔設立「創作書社」專賣文藝書籍,不脫「書癡」習氣;無奈書社最終敵不過租金昂貴而「關門大吉」。現時許定銘在灣仔另買下一地方雖只作藏書寫作之用,仍給它改了一個名字:「醉書室」。

鎖在後樓梯迫看書

 童年時,父親把許定銘鎖在後樓梯,迫他看書。「那時候在後樓不是看書,只是跑上跑落,直到有一次,發現一箱書,還記得內裡有香港作家寫的《中國殺人王》、武俠小說和消閒小說。」許定銘笑著說。

 初中讀英文夜校,同班成年同學的英文程度比他還要差。於是他常常走堂,去哪裡?六十年代沒有公共圖書館,所以每晚走到社區圖書館窩上兩小時。

 年紀漸長,讀書不再要老父在後面趕著。家裡很窮,住在廉價租屋裡,轉身的地方都沒有,書還放哪裡?他知道了自製書架,不過當時很蠢,不懂把書架釘鎖在牆上,「睡覺時常常害怕書架壓下來。」

 「書癡」許定銘的藏書究竟多少?他笑笑:不知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