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鄧達智
認識姚峩不算久,那時她的小男孩仍未出生,如今小朋友已活潑跑動起來。
領教姚峩肩上小提琴的風采,次數不算多,但印象難忘;只要有她的演出我也不會放過。
郎朗、李雲迪、孔祥東……以至我們香港的李垂誼都是近年冒起的華人年青音樂藝術家,首三者玩鋼琴,後者玩大提琴。
雖然偌大的中國大地其實仍有萬千古典音樂天才。
但未見過這樣一位中國女性小提琴演奏家如此豪邁、爽快、激情;引發觀眾興奮的迴響。
縱使觀眾可能對古典音樂的認識不過爾爾,當然我指的是剛剛在通俗的紅館落幕的「容祖兒.姚峩.莫拉維亞交響樂團音樂會」。經過這道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接觸的橋樑,紅館從通俗變得雅俗共享。
去年十一月在上海音樂廳,姚峩與來自東歐的樂團共奏美妙古典音樂,台上的她神采飛揚,演出在她一雙手結合小提琴的勁度與臉上散發的華采,猶似萬馬奔騰;當然在海內外我也看過一些精彩的小提琴演奏,但從女性身上,更是一位中國人的女士身上,從未見過這樣一抹獨特氣質與演出功架。
她的音樂造詣當然高,那已不是我們需要辯論的了。不少藝術家,無論古典或通俗只是脅下帶著幾張獎狀,依賴這些人造光輝到處張揚。
我喜歡姚峩,除了她的舞台風采,音樂技巧還有一份渾然天成只此一家的格調。當然知道她是蜚聲國際的著名中國藝術家,但我不需要知道她拿過甚麼獎,與甚麼名人合作過。我只想知道她的藝術感受在她妙手拉奏出來的音律氛圍。
曾經她的經理人要求在下設計服裝,予她在舞台上演出。初時她十分抗拒貌似性感而奢華的服裝,後經我們引導才漸次提起勇氣穿上。
年前在馬會的活動上,穿著我的作品在舞台上拉起精妙的小提琴,她知性的風采為我的設計戴上光環;那種味道絕非外表出眾漂亮模特兒演繹的版本,而是一種深層的,由內而外的精靈揮發。
姚峩配容祖兒,天后對天后,兩種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光采;但音樂會那幾個晚上,大部分朝著流行音樂湧向紅館的FANS們大概感受意想不到古典音樂也能帶起高潮,引發激情。除了對祖兒的狂呼,亦以叫好聲,如雷的掌聲送給姚峩。一個文化進步的地方,除了追捧流行通俗藝術,亦應對傳統古典深奧的藝術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