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7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天水圍VS「悲情城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7-18]

陳財喜 中西區區議員

 三名住在新界天水圍的女子集體燒炭自殺事件,再度引起市民對天水圍社區問題的關注。「天水圍」愈來愈被「標籤化labelling」, 甚至有高官竟出言說天水圍是「悲情城市」。如果天水圍真是悲情城市的話,香港又算是什麼的城市?天水圍不是化外之地,她是香港特區的一部分。下次有人說天水圍是「悲情城市」,我們要大聲對他/她說:「請停止標籤!」因為如果其他區也發生相同事件,高官們是否只說聲「悲情城市」就諸事大吉,無野好做了嗎?

 天水圍之問題除了是政府在規劃時之失誤之外,社區發展與社區建設方面也肯定有所欠缺和不足。

天水圍社區建設存在不足

 過去政府也有投入資源協助區內的就業問題,例如舉辦職業展覽會、培訓課程等等。重點似乎都是放在「個人問題」,而未能從「社區建設」的角度切入和發動社區參與,往往這些活動都流於「表面化」和「項目化」,甚至乎有點「政績工程」的味道。這方面不徹底重新訂下新的方向和工作目標,我們相信縱然再加增資源,效果可能都不明顯。每次政府都可以搬一串串數字來說明當局已經很重視天水圍了。

 政府可以告訴你知有幾千人接受了就業輔導,幾千人參加培訓課程,幾千人參加了同樂日等等。這些泛泛的數字背後,我們是否要問究竟可以增加多少社區凝聚力?有幾多個有居民參與的地區組織成立了?多少個合作社成立了?多少個社會企業成立了?所謂「扶貧工作」到現在都只是近乎原地踏步。真能夠為天水圍作可持續發展嗎?

 天水圍新的社區支援系統應從速建立。這個支援系統可包括學校、互委員(屋h)、非政府組織、宗教組織、義工組織、婦女組織、工會組織等等。

 建立支援系統的過程不能在短期內可完成,不過不開始的話,慘劇可能會繼續發生。有關部門必須從速進行社區建設。(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