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8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以色列軍事要地 訪岩洞 見歷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8-31]
放大圖片

 白堊岩洞內,岩石受到風侵水蝕,構成萬變的斷層,有趣奇特。

文﹕黃載言 圖:法新社

 中東哈尼卡拉(Rosh Hanikra)的海岸白堊岩洞,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到此一遊。

 鄰近的加利利海岸上游(Upper Galilee),位於以色列北部與黎巴嫩接壤。白堊岩(chalk)山,長年受到嘯嘯海風、疊疊波浪的侵蝕,而形成那錯綜複雜、像迷宮一樣的海岸岩洞。

 白堊岩洞內,蔚藍天空和碧綠海水成景點。海水顏色會因水深或陰影的變化而改變。

 從地中海湧入的海水,「嘩啦嘩啦」地拍打著洞內岩壁——遊客於洞穴內,細心觀賞著大自然奧妙之美,小心被海浪「偷襲」弄濕,亦得小心腳滑樂極生悲!

商旅匯點 戰爭闢路

 先說一點的歷史:哈尼卡拉被阿拉伯人佔領後,一度改名A-Nawakir(即洞嶽之意),又叫做Ras-A-Nakura(意即洞嶽之口),後來再以希伯來文改稱,便成為今天的名字哈尼卡拉(Rosh Hanikra)。

 哈尼卡拉曾是商旅隊伍和軍隊之主要交匯地–路線北及黎巴嫩、敘利亞,南至以色列、埃及、非洲。據歷史記載,洞外的白堊岩石面搭建樓梯,以便商旅及軍隊過路。

 英國人在哈尼卡拉道路網發展上有著巨大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岩山首條行車道路被英軍封掉。而英軍管轄巴勒斯坦時期,在哈尼卡拉開闢一條公私兩用的行車路,亦設立邊防軍及海關崗站。

 二次大戰時期,英軍掘闢長達250米的火車隧道,連接起當地及黎巴嫩的鐵路——構成循環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土耳其直達歐洲的鐵路網,便利軍隊往來及物資運輸。

洞內觀景 隨時「變身」

 哈尼卡拉白堊岩洞外只有岩石與海,但洞內卻並非如此︰主要景點全長200米,洞內岩石四向伸延,間中或有相交重疊。岩洞內的觀景,跟隨季節而變化:夏日的洞內,石面打磨得亮麗如鏡泛照銀光;相反在冬季,寒風凜冽,石面被削得蒼白粉飛,風情獨特。

 由於哈尼卡拉的白堊岩石深入海底,從來只有富經驗的潛水員方有機會由海路出發,潛到內裡「觀光」。

 1968年,以色列為發展旅遊業,將岩洞「人工」拓建近400米的隧道直接通外,方便遊客出入。

 從來光明黑暗一線隔——一群群長居的蝙蝠,整天埋伏在洞內,利用光線不足之「優勢」,偷襲石縫間的鳥築巢覓食。岩洞的地理位置,同時適合候鳥作中途棲息之所。岩山沿岸的海灘上,遊客每每能找到不少來自歐洲的候鳥和海鳥的蹤影。近岸海灘的海洋生態,更為牠們提供過冬的糧食。

 岩洞外的山上,遊客舉目一座鐵塔:塔上的雷達和天線,顯示這裡除了是旅遊景點外,亦是軍事要地—山頂是以色列軍隊所設立的邊防軍,從這裡去貝魯特有120公里,到耶路撒冷有205公里。

 

隧道影院 見證歷史

 要鳥瞰哈尼卡拉的全方位景觀,遊客可選擇搭乘纜車。吊車全程約5分鐘,來回纜車票售價約為12美元(約92港元)。搭乘纜車時,遊客就可以欣賞四周全是白堊石的特殊景觀。下纜車後,可以到從前英國統治這區時所挖掘出供鐵路行駛的山洞;遠古和黎巴嫩相通的火車山洞,被以色列用水泥牆封閉。原先的鐵路隧道與路軌,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為防止黎巴嫩軍隊入侵而爆破拆毀。

 以色列的旅遊部,把從前的火車山洞,改建成為歷史影院——岩洞內設置投影器,播放講解哈尼卡拉景觀及歷史的紀錄片。遊客得留心,投影幕的背面,經已是連結黎巴嫩的牆壁。

 自古,哈尼卡拉已成運輸要道;遠古的軍隊與商旅,曾留下舊日的足跡。

 目前,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仍處敵對關係,古道與文化交流,早已絕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