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8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三言兩語.東拉西扯:意「粉」大鑑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8-31]

莫理斯

 在中國傳統定義上,「粉」是用米粉或豆粉造出來的食物,而由麥磨成的麵粉製造出來的,才叫做「麵」。

 可是不知道為甚麼,明明是麵粉而不是米粉製的西方食品spaghetti,在香港卻遍遍俗稱為「意大利粉」;還是漢語「意大利麵」的譯名,來得貼切。

 相傳造麵技術是由十三世紀歐洲旅行家馬可孛羅(Marco Polo)從中國帶回他的故鄉意大利;雖然真相到了現在已經無從稽考,但縱使是史實,也得承認麵這東西在意大利人這個最富設計天才的民族手上,才發揮得淋漓盡致,變出層出不窮的花樣。

 意大利麵食,意文統稱 pasta,除了最基本的作麵條形狀的「意大利麵」spaghetti 之外,在餐館常常可以吃到的還有較幼身的、又細又長的 capellini 和 vermicelli。

 前者通常譯名為「天使麵」,因為它的意大利文全名是 capellini angeli,意即「天使的頭髮」,所以很多時在菜牌上也會用英文寫為 angel hair;而後者比天使麵更幼,可是名稱卻沒那麼有詩意,因為意文的解釋其實是——「小蟲」!

 中國的粉絲,雖然用料不同,但因粗幼相若,所以譯成英文或其他歐洲語言時大多會假借這種意大利麵的名字而叫作vermicelli。至於較粗身的意大利麵,最常見的則有linguine(意文即「小舌頭」的意思),和用加蛋麵粉製、粗闊扁平得像中國米粉形狀的fettuccine,兩者一般都中譯作「意大利粗麵」或「意大利闊條麵」。

 提起闊條麵,還有一種闊得已經不能以「條」作單位,而必須用「塊」字來形容的lasagne。Lasagne這字,既指這種麵塊,也指用它來造成的菜式:製法是在玻璃焙盤內鋪上一層層的麵塊,夾以肉類、蔬菜、芝士等材料,少則兩三層、多則四五層,再放到焗爐裡弄熟;這道菜一般都誇大其詞地中譯為「意大利千層麵」。

 意大利麵食最大的特色,是它根本便沒有固定的形狀,除了上述的長條和塊狀之外,還有千變萬化的款式。單就是較俗稱「通心粉」的macaroni,便有分幼長形的 bucatini、又短又粗的ditali(意文解作「頂針」)、表面有淺坑以便吸取醬汁的penne,和彎曲九十度的gomito macaroni(即「手肘 macaroni」)等等。

 另外頗常見的,還有放餡的gnocchi及ravioli(名字分別解作「小餃子」和「小蘿蔔」),和意即「蝴蝶」的煲呔形farfalle……等等。

 說到這裡,自己也不禁食指大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