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靜芝積極為婦女社群服務。黃載言攝
文:鍾欣琦
退休,原本意味著退下火線,她卻從未言休。對她而言,退休不過是從一個「戰場」,跳到另一個「戰場」。
接過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高靜芝的名片,一面簡單地印著名字及聯絡方法,背面則印滿一連串公職的銜頭。記者一怔,她的最新頭銜——嶺南大學院士,可有「容身之所」?
「自小就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她笑著說。只是,身為女人,幫忙解決女人的問題,卻教她有點吃力及頭痕:「女人就是倚賴、被動,差不多要把解決方法送上門才行。」
女人未必最懂女人心,要姊妹齊心發揮所長、貢獻社會,也許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她仍未言倦。
自1999年,高靜芝卸下機場管理局人力資源總監職位後,就開始走上社會服務這條漫漫長路。晃眼間,已踏入第八個年頭。
讀女校出身、大學時期又當過女生聯誼會主席的高靜芝,在讀書時期,已是義工活動的活躍分子。除去參與「例牌」的賣旗籌款活動外,在大學中也大搞有關女生的聯誼兼慈善活動。退休後,便順理成章地集中火力專做婦女事務。
與婦女事務的淵源由來已久:「在以前上班時,我已經加入了一些婦女組織,對婦女問題己開始感到很有興趣,覺得婦女工作是我其中專注的地方。退休後出來參加社會工作,便主要專注在婦女工作方面。」
身為女人,高靜芝卻覺做起女人事務並無優勢可言。
或許,大家頭頂的天空並不一樣。
女人站起來
高靜芝對婦女的看法與毛澤東不謀而合,她語帶由衷道:「毛主席曾說:『婦女能撐半邊天』,中國領袖相信要國家發展得好,必須要青少年發展得好,而婦女質素就有一定的影響。我相信製造有利的環境,消除阻礙,讓婦女在社會上自由參與。男性或女性均能各展所長,互補其短,就是我的使命。」一份使命感,再加上興趣所致,高靜芝埋頭苦幹多年。最後發現要擴闊港婦的發展,其實「解鈴還需繫鈴人」。
「傳統觀念的男主外、女主內阻礙了婦女們的發展。婦女比較被動,尤其是草根階層:『老公講乜都要聽』。」高靜芝說還需要時間慢慢教育,推廣更多的政策,令男性多分擔家庭責任。
或許,她跟丈夫的分工合作一起照顧兩名寶貝女,可作為借鏡。「我們有個協議:晚上,我負責女兒的功課、學習;日間,女兒發生的事情就由他負責,例如看醫生。我們很重視晚餐時段,可以消磨一小時,讓大家彼此了解,促進溝通,溝通很重要。」談起丈夫、女兒,高靜芝就笑不攏嘴。
但再談到婦女事務上的另一棘手問題,她的笑容收斂了少許。「培訓課程沒有在本區開設,婦女就不參加了。點解不可以去隔籬區上課?若你有心,時間和車錢真的會是一個大障礙嗎?這些心態其實是社會上最大的問題。被動、倚賴,難道要甚麼都送到面前?」她說到此,有點激動。
從小要自強
其實,高靜芝所不明白、不理解港婦的想法,多少與她的背景有關。
「我有六兄弟姊妹,排行第四,妳不理自己,又有誰理妳?自小己習慣解決需要。還記得,小時候經濟不好,要著靚衫就要自己搵錢買,所以在十三歲,約中二、三時已出來幫人補習,因為鍾意著靚衫,又不好意思出聲叫媽媽買,所以自己買布造裙。」
「爸爸工作很勤力,多少都受到他影響,自幼已覺得應該要很勤力。中學畢業時,還記得校長訓話,做人一定要負責。」高靜芝回憶著從前的點滴,確是與現正接觸的社群有點不同。
那麼,做了多年婦女事務工作,感受又怎樣?
「真正體會到施比受更為有褔。隨著參與不同的社會工作,接觸層面闊,接觸了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人、事、物,視野隨之擴闊的同時,心空也寬闊許多。相比以前工作,無論做到幾高級都是在同一個小圈子打滾,思想很局限,看事情比較向內看的。」因為得著多,高靜芝未肯叫停,去過優悠的退休生活。
或者,她還需要尋找一個答案:「現時港女相比以前越來越叻。我不明白,以前大家很滿意自己,肥或瘦不太要緊。點解時下的女仔要跟風,要瘦先至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