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偵探的「縮」命 《名偵探柯南》 動畫十年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23]
放大圖片

文:島鐵雄

 早前,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的名作《人間的證明》,在本港電視(日劇)及影碟界(角川復刻)現身。偵探推理類題材,在日本媒體(漫畫、小說、電視等)是長青的靈丹妙藥。提到這些作品裡虛構的偵探們,人們不期然想到金田一耕作、金田——,以及個子矮小的江戶川柯南。

 不經不覺,這位小豆釘出道已達12個年頭;去年一月,《名偵探柯南》電視動畫版播放已踏入10周年。自1997年4月推出首套電影劇場版至今,單在日本票房累積入場人數已達2000萬之多。慶賀柯南十周年的最新劇場版《名偵探柯南 — 偵探們的鎮魂歌》,亦將於1月25日(星期四)在香港上映。

 在觀眾入場一見柯南大顯身手解開謎團前,讓我們回顧一下這位矯小神探的十年歷程。

 漫畫《名偵探柯南》,作者青山剛昌於1994年在日本《週刊少年Sunday》開始連載,連53期單行本的《柯南》在內,漫畫總銷量達到一億冊之多。而柯南的電影劇場版,至《偵探們的鎮魂歌》已是作品系列的第十套。

 導演山本泰一郎(曾在柯南電視動畫119-332集擔任導演一職)表示,這次十年祭的《偵探們的鎮魂歌》裡,加入高空摩天輪(背景橫濱,比喻那裡的主題景點)及飛車追逐場面(《飄移東京》後上了癮乎?),刺激之餘將集合前9集劇場版之精彩為大成,更透露柯南的劇場版只預算拍10集。

 那會否像《鋼之煉金術師》一樣,以電影劇場版先發結局,揭示柯南找到元兇?

縮水偵探 特務工具

 每次電影劇場版出街,隨後亦緊接全彩色漫畫,加上偵探題材在日本擁有一定市場,柯南長青十年絕對無難度。除了電視版的單元劇情外,每套劇場版亦滲入不少動作電影的暢銷元素:《水平線上的陰謀》(郵輪歷險如《生死時速2》)、《引爆摩天樓》(這簡直是《虎膽龍威》),當然,也得加入傳統的「怪盜」及「魔術師」。而其不太流血兼以小學生(至少身軀)為主角,直接有助擴闊觀眾層面。

 《蒙面超人》一般悲劇架構,始於鋒芒過露的少年偵探。

 回顧柯南的「縮」命歷程:萬人迷小江戶川柯南,原本是名叫工藤新一的高中生偵探,在某次追目標時被其同黨發現,被迫吃下毒藥以致身體變成小孩模樣。追查過程中,被青梅竹馬的朋友毛利蘭(小蘭)發現,為了隱藏身份繼續追查迫害他的歹徒,新一恰巧看見書架上的《江戶川亂步全集》及《柯南道爾傑作選》,情急生智將這些推理大家的姓氏合併起來,打造了「江戶川柯南」的新身份。

 有如《逃學威龍》裡的周星馳(當然動機與年齡也不一樣),柯南就以小學生的身份進入帝丹小學就讀,並寄居在小蘭父親毛利小五郎的偵探時務所裡,因利乘便不斷調查那幫隱藏兇徒。但一個普通小學生又怎可面對單是體積已不能匹敵的成年人?所以柯南就得到鄰居阿笠博士的幫助(他亦是知道柯南即是新一的其中一人),以高科技隨身配套(壓力滑板,力量鞋、通訊錶、變聲器等有如007占士邦,只欠一輛Aston Martin名車),協助他調查犯人及解決危機。

十年紀念 影畫大陣仗

 當然,最有用還是那催眠針,使得要解開謎團時能「借用」小五郎的身體作陳述。柯南雖偶爾變聲致電給小蘭「報平安」,但仍以小孩身份留她身旁,真的好悲劇。

 以《偵探的鎮魂歌》(英文「Requiem」,其實叫「安魂曲」比較合適,亦少了點日化)作為十年祭作品,除了上述厲害場景及飛車,當然要來個All-Star陣容才見得人。

 雲集電視版動畫眾多集裡出現過的43位經典角色,包括服部平次、工藤優作、假面超人等,會以《豪門夜宴》式客串陸續登場,亦正亦邪的「怪盜基德」,將於本動畫劇場版系列中繼《世紀末的魔術師》與《銀翼的奇術師》後第三度登場。

 基德與柯南的關係更相當微妙,由於他偷聽過柯南與阿笠博士的對話,所以他是得知柯南真正身份的另一人;基於柯南曾救過基德的心愛白鴿,為了報此恩德,所以在小蘭正要揭穿柯南為新一之時,喬裝成新一讓他「脫險」。

 《鎮魂歌》的故事,小五郎與柯南一眾受到神秘委託,來到日本橫濱Miracle Land的一座巨大城堡進行調查,卻落入委託人設下的圈套(那當然),使小蘭、灰原及少年偵探團一行人成為人質 ——黑衣神秘人早知柯南真正身份,同時設陷阱找來服部的兒時玩伴和葉及基德的朋友白鳥,全力挑戰柯南、服部及基德,他們務求要在12小時內解謎並救出人質們。

 這神秘人會否就是把新一「兒童化」的元兇?十年來柯南兜轉不果的「黑暗組職」又是否出現?

 希望屢破奇案卻自身難保的柯南,可以還自己一個公道(高度)!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