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莫理斯
上星期談及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小飛俠阿童木》,而他另一套膾炙人口的作品《小白獅金巴》,亦受眾人喜歡。
《小白獅金巴》的卡通日文原名是《森林大帝》(Janguru Taitei),所以中譯有時也別稱《森林之王》。像小飛俠阿童木一樣,小白獅的原身也是1950年代一系列十分受歡迎的連環漫畫,面世比阿童木來得更早,60年代繼阿童木之後被拍成動畫,是日本史上第一套彩色播放的電視卡通片集,其後成功地進軍海外市場。
在日語原著中,主角小白獅的名字並非「金巴」,而是「李奧」Leo(拉丁文「獅子」的意思)。據說最初在美國配上英語時,電視台覺得主角原名沒新意,便考慮用Simba,即東非語言Swahili裡「獅子」一字。
不過因為這字不能註冊版權,最後便決定將第一個字母改成「K」,把小白獅名字變為Kimba。由於後來賣到世界各地的大多是這個英語版,所以除了法語版保留了原名Leo之外,其他外語版一般都稱小白獅為Kimba,中文也因此把牠譯作「金巴」。
多年後,迪士尼推出動畫電影《獅子王》(The Lion King)(1994),很多卡通迷以為是手塚原作的重拍版本。不過迪士尼非但沒有向原作者鳴謝,還為了「澄清事實」,竟然作出「此地無銀」式的公開聲明,謂在製作期間,完全不知道手塚治虫及小白獅的存在!就算在美國本土,事件也引起不少人憤怒,在日本更是不在話下。
要知英語版《小白獅金巴》,美國自60年代直至70年代末便不時有重播,許多美國人在幼年時已看過。(據報,連《獅子王》裡飾演的美國明星,最初也以為自己參與的是「金巴」的重拍。)迪士尼「不知道小白獅」之辯,又從何說起?
看看兩套卡通的吻合程度,會發覺遠遠超越「事有湊巧」或「向經典致敬」等解釋:《小白獅》主角叫 Kimba,《獅子王》主角則用了前者的棄名Simba;兩個故事都描述獅王父親被殺的小獅如何重登王位;兩個主角都有一隻多咀鸚鵡同伴,及得到狒狒長老的幫助;兩個大壞蛋都是主角面帶疤痕的雄獅,而且都有鬣狗同黨……不少卡通迷自製的網頁,甚至登出劇照,證明《獅子王》許多畫面和片段是用了《小白獅》作藍本。(最明顯的例子之一,便是在關鍵的一幕,兩位主角在信心動搖時,都不約而同在天際雲間看見父王的亡靈。)
世界上,美國是對侵犯知識產權問題投訴得最激烈的國家,而迪士尼亦是少數能象徵這個國家文化的大機構。縱使《獅子王》雷同事件當真是無心之失,但瓜田李下,迪士尼明明有抄襲之嫌,卻居然厚顏否認,實在令人搖頭嘆息:「只許州官放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