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尖帽塞人西域影響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02]
放大圖片

周 雲

 (接上篇)塞人,古代族名,乃雅利安人的一個支系。歷史上主要分佈於中亞、西亞廣大地區,其中一部分尖帽塞人曾散居中國西部,以伊犁河谷為中心。西方古典作家稱之為斯基泰人(一譯西徐亞人),波斯人稱之為塞卡人,中國史地文獻稱之為塞種,亦稱塞人。塞人屬伊朗族,操伊朗語,擅長騎術,遊牧為生。西元前6世紀中葉起,部分隸屬於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西元前558∼前529在位)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西元前522∼前486在位)在其貝希斯坦摩崖碑銘文中稱居於巴達哈商方面的塞卡人為「良好牧場的塞卡」,稱錫爾河與里海以北的塞卡人為「尖帽塞卡」,稱黑海以北的塞卡人為「大海對岸的塞卡」。這些是塞人比較集中的地區,此外尚有比較分散的地區,如《漢書.西域傳》罽賓國(阿富汗南部)下即述及「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

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北為王庭

 西元前4世紀末葉,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三世(西元前336∼前323在位)東征波斯,波斯阿契美尼德朝滅亡。希臘軍繼續東進,塞人曾頑強抵抗而終被征服(前328)。此後西亞、中亞地區的塞人隸屬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解後的塞琉西王國以及成立於前 250年左右的安息與大夏王國。塞琉西王安蒂奧克三世曾於前 209年左右進攻大夏(阿富汗北部)。大夏王因獲得錫爾河以北塞卡人的援助反而成為對塞琉西王的威脅。

 公元前177∼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進攻居於敦煌、祁連間的月氏,月氏戰敗西走(西遷時間另有兩說﹕一說為西元前3世紀末;一說為前174∼前161匈奴老上單于時),驅逐遊牧於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尖帽塞卡)而佔有其地。尖帽塞卡被迫南下,與大夏境內塞人合流。後匈奴老上單于與烏孫合力向居於伊犁河流域的月氏進攻(另說約在西元前139∼前129年間),「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乃遠去,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北為王庭」(見《漢書.西域傳》大月氏國下)。媯水即阿姆河,自大月氏南來以後,大夏雖尚保有阿姆河以南的區域,但已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另據希臘歷史兼地理學家斯特拉博的記載,「奪取大夏」 的為來自北方的Asioi,pasianoi,Tokharoi與Sacarauloi4部,時在西元前140年左右。4部中之Tokharoi當即吐火羅人,Sacarauloi無疑是居於錫爾河流域的塞卡人,Asioi可能為月氏或烏孫人,pasianoi無考。中國文獻中並無與此相應的記載。

 稍後,一部分塞人繼續南遷,在今阿富汗西南部於西元前125年左右建立了塞卡斯坦(Sakastana)王國,今天的錫斯坦(Sistan)即由此而得名。西元前90年左右,這一部分塞人復向東遷徙,佔領了印度河下游流域;繼由馬烏埃斯率領,溯印度河北上,佔領了在今巴基斯坦西北境的呾叉始羅(Taxila),犍陀羅(Gandhara)等地,時在西元前70年代。此後塞人在貴霜王國於西元 1世紀初勃興以前君臨印度西北部,《漢書.西域傳》罽賓國下稱「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阿富汗南部)」即指此而言。罽賓都循鮮城,在今克什米爾境內斯利那加附近。貴霜王國興起後,罽賓作為貴霜的屬國繼續存在,至227年為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的古波斯薩桑王朝所滅。

安祿山乃中亞栗特胡人

 粟特國是索格底亞那的簡稱(今之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這裡居住著昭武九姓諸國:康國(Samarqand)、安國(Boukhara)、石國(Chach)、史國(Kesh)、曹國(Khebud)、何國(Koshana)、米國(Maimargh)、火尋(Khwaresm)、伐地(Betik),其中以在撒馬爾罕的康國和在布哈拉的安國勢力最為強大。粟特語屬於印歐語系中古伊朗語東部方言,文字則是在古波斯安息王朝官方文字阿拉美文草書基礎上根據粟特語發音特點創立的。早在張騫通西域之前,粟特人業已活躍在撒馬爾罕(康居,即今之烏玆別克中部)和南疆樓蘭之間的古代商道上。東漢初年,粟特人已深入黃河流域,並開始在長安和洛陽經商,粟特語是絲綢之路上最早的國際通商用語。唐代之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等節度使皆來自粟特,他們的中文姓氏取其國名之首音。

 秦時烏孫西遷伊犁河後,人口迅速增加,成為西域最強大的國家。西漢時烏孫國共有12萬戶,63萬人,其中能作戰的有18.88萬人。而當時天山南北其他(包括今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45個國,總共4.157萬戶,32.5091萬人,其中能作戰的7.3504萬人。烏孫乃塞種人的別種,與塞種人在種族上很接近,也屬於雅利安人,烏孫的首都赤穀城在今烏什縣西北。

 前206年匈奴西擊月氏,大部分月氏人從甘肅河西走廊西遷進入準噶爾盆地。公元前176年,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26國均歸附匈奴。當時烏孫尚在河西走廊西北部,樓蘭在今羅布泊至若羌,呼揭在阿爾泰山至齋桑泊之間。秦漢之際,月氏分佈在涼州(武威)、甘州(張掖)、肅州(酒泉)、瓜州(安西縣)、沙州(敦煌)等地。公元前150年,分為大月氏和小月氏兩支。大月氏西遷中亞阿姆河流域,小月氏仍留在河西走廊與青海省湟中一帶,後遷祁連山以南,與羌人雜居通婚,公元三九七年建立北涼。

(《巴米揚大佛對中國之影響》系列.之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