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是一場香港人矚目的歷史性答問大會,兩位特首候選人首次同場較勁。大會主持人、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將這場辯論稱為「君子之爭」。按照大會的設計,兩人沒有互相質詢環節,令人聯想到「沉悶」、各說各話,預期難見唇槍舌劍、火花四濺;但由於兩位候選人可以就同一問題各自回答,梁家傑更利用這一規則對曾蔭權步步緊逼,大會開始不久即出現「隔空交鋒」,火花越來越「耀眼」。
本報記者
有評論認為,總體上看,兩位候選人特點鮮明﹕曾蔭權政策具體、理據充足、有禮有節,難得不乏幽默;而梁家傑則言辭鋒利,惟明顯地對社情民情了解不足,概念混淆,政策空洞,又不了解政府運作,以至露出不少破綻,鬧了一些笑話。一個半小時的辯論,既有嚴肅的一面,也因梁家傑的烏龍而不乏娛樂性。
答問大會一開始,梁家傑一如既往,用感性的語言描述「雙普選願景」,但具體的治港藍圖隻字沒有﹔曾蔭權則貫徹務實的作風,以簡潔的語句勾勒出自己的治港藍圖,重申政綱裡的治港承諾。一個務虛,一個務實,在三分鐘的自我陳述中,已經表現出兩種處事、治港風格。
普選話題 當勞清晰回應
到了選委及公眾提問環節,問題非常廣泛,其中選委提出22條問題,公眾提出7條問題,內容包括兩地關係、基建就業、教育、環保、漁農發展、公眾參與、香港競爭力等。曾梁兩人透過回答提問,隔空辯論、對質﹔就算是一個平淡的問題,也因為「實與虛」的碰撞、調侃,擦出意外的火花,引發台下選委的笑聲、掌聲甚至喝彩聲。
普選是多名反對派選委提問的話題。每到這類問題,梁家傑總是顯得特別「醒神」,反覆宣揚其政制政綱﹔但曾蔭權同樣充足準備,以簡明清晰的答案,強調將於7月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任內五年解決政制爭議。
袋巾CEPA攬功 全場爆笑
政壇中人傳言曾蔭權容易動怒,梁家傑顯然也聽說過,因此他似乎想透過不斷的「攻擊」激怒曾蔭權。但答問會上的曾蔭權與傳言並不相符,遇到梁家傑的挑戰,總是不慍不火,以充足理據回應,再出言反擊。如談與內地的關係,曾經說特區向內地爭取專業服務市場是「坃著數」,香港是「寄生蟲」的梁家傑忽然把CEPA功勞據為己有,並高呼與中國「同根論」,曾蔭權先解釋香港未來的經濟定位,強調香港必須發展成亞洲金融中心,再質疑:「是心包句才可口講包句」,並說「你說CEPA是你做的,連下面的人都覺得好笑,我不用再答了」,話音剛落,爆笑聲四起。
沉實與浮躁 市民自分曉
本來,以梁家傑資深大狀的根底,數據與概念應該十分清晰。惟不知何故,梁在答問中一再出現常識性的錯誤,例如把「外匯儲備」當成「政府儲備」;把香港的鳥類數目,說成比內地還多,都令人忍俊不禁。
賽後檢討,時事評論員稱,曾蔭權穩守不失,以沉實相對浮躁,以豐富的資料相對虛空的理念,以務實的論政說理相對誇誇其談。民調的結果顯示65.5%的市民會投票給曾蔭權,這是市民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