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史高西斯情迷中國電影20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09]
放大圖片

 大導演慧眼識英雄。路透社

文:余綺平

 改編自港產片《無間道》的荷里活電影《無間道風雲》,連奪奧斯卡4大獎,港人稱讚大導演馬田.史高西斯慧眼識英雄,懂得欣賞港人創意。

 其實,大導演早於20多年前已情牽中國電影。改革開放初期,他專程來到北京出席電影研討會;他心目中十大電影裡,中國電影佔據兩部;他寫信給中國第6代導演賈樟柯,切磋拍攝手法。

 《無間道風雲》能有今日成績,非一朝一夕。

 美聯社文章說,「史高西斯今次奪獎,歸功於那些『說中國話朋友的幫助』。」

 史高西斯奪獎後翌日,美聯社透露,早於1984年,那個甚少外國人訪華的年頭,大導演來到言語不通的北京開會,與張藝謀和陳凱歌見面。當年張、陳兩位中國第5代導演還沒有揚名西方,史高西斯已經識英雄重英雄。

欣賞他們的激情和渴望

 文章引述台灣導演王正方(代表作《北京故事》)在自傳《我這人長得彆扭》裡一段故事,那一年王正方和史高西斯同去北京開會,王形容,出生紐約的史高西斯,早上剛起床的時候脾氣煩躁;但總的來說,還是挺容易相處,要求別人直接叫他的名字「馬田」。

 曾經留學美國的王正方回憶,史高西斯對中國電影十分好奇,開會期間,有很多場面他都把王正方拉在一旁,低聲地不恥下問。該書有一張史高西斯陳年舊相,他滿臉鬍鬚,穿一件軍用雨衣,頭髮還是深黑色的(這次奧斯卡頒獎禮上,大導演已白髮蒼蒼),跟一班中國朋友在聊天。

 美聯社文章由此印證,「史高西斯今次奪得奧斯卡獎,歸功於那些『說中國話朋友的幫助』。」文章還引述大導演的說話—「與中國新一代製片人會晤後,非常欣賞他們對電影業的激情和渴望。」

「緊緊追隨中國電影」

 史高西斯最近替米高.貝里(Michael Berry)新書《用形象說話:採訪現代的中國製片家》(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寫序言,他在文中承認自己「緊緊追隨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須經過政府審查,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相當於荷里活電影以經濟掛帥一樣。」他說。

 90年代史高西斯列出心目中10大電影裡,大陸導演田壯壯的《盜馬賊》和台灣導演吳念真的《多桑》,均名列其中。他稱讚《盜馬賊》「故事詳盡得像史詩;內容不動感情卻感人肺腑。」

是賈樟柯的影迷

 64歲的史高西斯近年成為賈樟柯的影迷。他對賈導演的《小武》讚不絕口,「這是中國扒手的最佳寫照。此片僅16毫米菲林,屬於一部真正『打游擊式』的電影製作,令我回憶起60年代和朋友開始拍電影時的那種衝勁。」他說。

 美聯社轉載香港《號外》雜誌,去年刊登賈樟柯一篇憶述與史高西斯交往的文章。據賈回憶,2002年史高西斯傳真一封信給他,稱讚《小武》之餘,更邀請他赴紐約見面。「從來沒有一位中國的前輩導演,寫過這麼的一封信給我。」他十分感動。那時候,彼此間只見過一次面。

「信中的內容和用字,好像來自家人的問候;讓我感覺到,我的工作並不孤獨,而是跟整個電影發展聯繫一起。」賈說。

他們是惺惺相惜

 2002年10月賈樟柯出席紐約電影節時,兩人終於在史高西斯辦公室見面,大導演深情地要求賈樟柯叫他「老馬田」。原屬意大利裔的他,拿出中國茶和意大利點心招待客人。「他像看護小孩子那樣,不斷地對我們笑。」賈樟柯回憶。

 當然,他們談到電影拍攝人物技巧。那時候史高西斯正在趕拍《紐約風雲》(Gangs of New York)。

 會晤結束後,他親自陪賈樟柯下樓,在電梯裡,大導演苦口婆心地說「要保護你自己,要繼續做獨立電影。」賈樟柯回憶,「我明白他的意思,要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有時候資本對一個導演其實是一種傷害。」

 兩位世界著名導演,有點相逢恨晚。賈樟柯牢記前輩教導,去年他的《三峽好人》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成為首位贏得三大影展最高榮譽的第六代導演。

 如果說,史高西斯的作品歸功於中國電影,倒不如說,他們是惺惺相惜,互相影響。

 至於兩位大導的第一次會面,文章引述賈樟柯的回憶,早於多年前的康城電影節上,史高西斯像總統登場那樣,在人群簇擁下出現。他一直走到賈樟柯面前,主動提起80年代去過北京,居住長城飯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