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駐湖南記者 鄧一凡
今年54歲的張春賢,履歷異常豐富,工、農、兵、學、商樣樣都做過。這位被海外媒體譽為「具有國際視野官員」的湖南省委書記,榮獲國際道路聯盟「2006年度人物獎」,用以表彰他在任交通部長期間,為發展中國公路網絡及與國際連接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如今,已任湖南省委書記一年多的張春賢,正將他在道路建設方面的專長,轉換為帶領湖南人民構建「富民強省」、和諧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2005年12月,張春賢從交通部長的位置上轉任湖南省委書記。工作變了,但務實親民的作風卻依然如故。這位出生於河南禹州農村,擔任過大隊書記,從最基層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省委書記,最大的願望就是要帶領6,700萬湖南父老走上富裕之路。張春賢說得很實在:「我們的工作雖然千差萬別,但最終目標只有一個 ——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富民強省」記在心
為此,張春賢一到湖南,便反覆強調要大力發展經濟,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與人談話,甚至是會見外賓時,張春賢提到最多的就是「富民強省」四個字。有人統計,去年10月張春賢在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作主題報告時,37次提到了「富民強省」。這四個字在張春賢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發展目標重質重量
張春賢為湖南確定的發展目標是,今後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以上;科技進步對GDP的貢獻率在55%以上;與此同時,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普遍享有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顯然,這個目標注重的不僅是經濟總量的增長,還有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保證社會公平,實現社會正義,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而這,正是和諧社會的本質內容。
網上拜年 開啟官民溝通新風
對張春賢來說,群眾不僅是他傾聽疾苦的對象,還是幫助制定政策的智囊團。聽民聲、察民意、集民智,是張春賢極其重視的一項工作。
張春賢一上任,就對老百姓做出承諾:「你們有什麼建議,可以直接找我。」此後,他每個月收到的群眾來信有2,000多封,這些信大都是對湖南發展的建言獻策,成為省委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為了更好地利用「民智」,去年10月省委九次黨代會召開前夕,張春賢號召全社會開展「迎接黨代會,共謀新發展」的獻計獻策活動,省委向各界發出5萬多份信函,「點對點」地問計於黨內外群眾。
這一舉措,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來信來函有九千多件。張春賢用「高見良策」四個字,評價這些來自老百姓的建議和呼聲。
他認為,「湖南要辦好事情,大主意來自老百姓,也就是基礎在群眾,這要成為我們的指導思想。」
為了拉近和百姓的距離,同時也更多地傾聽百姓的呼聲,張春賢充分利用現代手段。今年2月15日,農曆臘月廿八,張春賢在湖南省政府網站紅網上實名註冊,發帖向網友拜年。帖文中說:「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我向網友們致以誠摯的問候,並拜個早年!希望各位今後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湖南的發展,為構建和諧湖南更多地獻計獻策!」帖文發出後,網友們反應熱烈,紛紛跟帖,認為省委領導到網上向老百姓拜年,這是網絡時代的新政治現象,也是省領導親民愛民的表現。有網友們還提出希望:「希望書記能多來論壇,這樣我們會覺得和父母官的距離近在咫尺。」
湘港合作寄厚望
去年九月,首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長沙舉行。早在任交通部長時,張春賢就和香港各界打過多次交道,這次更是以湖南省委書記的身份,尋求與香港更多和更深入的合作。
促進湘企到港設辦
在會見曾蔭權特首時,張春賢表示,湘港兩地合作潛力巨大,雙方在金融、物流、貿易等領域,存在著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他說,地理上,湖南省承東啟西,連南接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模式上,湖南正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亟需金融、貿易、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支持,而這些都是香港的強項和優勢。張春賢希望,湖南能繼東部沿海地區之後,成為香港產業轉移的另一大承接地。他同時也提出,湖南企業要多到香港設立辦事機構,加速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座駕護送災民脫險
2005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12周年的紀念日。剛到湖南履新沒幾天的張春賢,專程趕到韶山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圈。
「這不是張春賢書記嗎?」當地的老百姓認出了他。個性爽朗的張春賢立即迎上前去和他們握手:「我就是張春賢,是來為你們服務的。」一句話,說得群眾心裡熱乎乎的,和書記之間的距離感頓時消失。為了深入了解基層,和群眾打成一片,張春賢上任一年來,踏遍了三湘四水,從貧瘠的山區,到廣袤的農田,直至幽暗的礦井、平民的陋室,都留下了這位「平民書記」的足跡。
親臨災區指揮抗洪搶險
2006年夏,500年一遇的暴雨襲擊湘南地區,山洪爆發,江河水位陡漲,湘江幹流全線超警戒水位,許多群眾被洪水圍困。張春賢聞訊後,親臨災情最為嚴重的衡陽及郴州災區,坐鎮指揮抗洪搶險。7月16日早晨6時30分,張春賢在耒陽視察時,得知該市遙田鎮敬老院還有20多名老人被大水圍困時,當即指示當地幹部「趕快組織撤離!」張春賢親自攙扶他們坐上了自己的吉普車,並讓人送到安全地方。這之後,急速上漲的洪水已沖到了他們的腳下。
書記語錄:
「不能讓綜合素質高的人吃虧,不能讓幹事的人吃虧,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張春賢認為,不能讓三種人吃虧,實質上是一種用人制度的進步,體現的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
張春賢簡歷
★1953年生,河南禹州市人。
★1970年12月至1975年3月:解放軍武漢軍區通信團戰士、河南省禹縣城關公社東關大隊幹部。
★1976年12月至1980年9月: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學習。
★1980年9月至1991年10月:國家三機部——六廠技術員、機械部第十設計研究院助理工程師、組織科副科長, 機械部第十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
★1997年-2005年12月:交通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部長。
★2005年12月:任湖南省委委員、常委、書記。2006年1月,兼任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
國際盛譽:獲06年國際路盟人物獎
2006年4月16日,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在長沙將國際道路聯盟(英文簡稱IRF)「2006年國際道路聯盟年度人物獎」轉頒給前交通部部長、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獲獎證書的評語是:「張春賢先生在發展中國公路網絡以及與國際連接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僅有益於中國自身,而且也有益於亞洲相鄰國家社會和經濟的日益繁榮。」
張春賢在接受頒獎時說,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譽,也是中國交通人的集體榮譽,是世界對中國交通建設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中國為世界交通發展作出貢獻的褒獎。
據悉,張春賢擔任交通部長的三年間,全國共建設和改造農村公路近40萬公里,農村瀝青路和水泥路建設「超過前53年的總和」。
書記關鍵詞:富民強省
任湖南省委書記後,張春賢常掛在嘴上的話就是「富民強省」。實現「富民強省」的具體思路是,加快湖南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轉變;加快由農業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轉變。湖南省委認為,高度發達的工業是富民強省的關鍵,新型工業化是富民強省的第一推動力,新農村建設是富民強省的重要基礎,現代化的城市是富民強省的重要標誌,基礎設施是富民強省的重要保障,區域協調發展是富民強省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是富民強省的動力。顯而易見,「富民強省」是一項綜合工程,意在通過實施科學的發展觀,全面構建湖南的和諧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