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聞背後:憑彈殼坑紋 可知何槍發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14]

 已退休的高級軍械法證主任蔡偉兒於1982年成為首位加入軍械法證科的華人,他亦是前警司級人馬。蔡除揭開一槍兩案,亦詳盡解釋分辨子彈出處的竅門,又透露軍械法證科多年前已建立收集槍彈的犯罪資料庫,更指出警方使用的佩槍,原來是從一間市面公司購入。

槍管來福線坑紋增命中率

 蔡偉兒於庭上清楚描述,每枝槍的製造過程俱會在槍管內留下呈螺旋曲線的來福線坑紋,以幫助子彈能更穩定地發射,增加命中率;子彈發射後,其彈殼則會留有來福線坑紋的痕跡。他指每枝槍都有其獨一無二的來福線坑紋,故從彈殼上的來福線坑紋便可驗出是否自同一枝手槍射出。正是基於這個原理,令他斷定Khan Zafar Iqbal與梁成恩俱死在同一枝手槍之下。

 蔡偉兒又稱,警方多年前已有為槍擊案件建立一個資料庫,把在案件中現場及中槍人士身上找到的子彈紀錄在資料庫內,「只要一日未搵到把槍,都有可能再有槍擊案發生。」不過,他指槍管內的來福線坑紋或時日累積的關係出現生鏽情況,令射出的子彈的來福線坑紋資料未能完整顯示出來,影響法證工作。

特製中空子彈提升殺傷力

 資料顯示,研訊中提到的手槍,是現時軍裝警員所用的,是美製史密夫威遜(Smith & Wesson)M10型點38左輪,這型號手槍於1899年面世,是最傳統的手槍,可裝6發子彈,警隊以特製中空子彈取代舊有點38鉛頭子彈,增強殺傷力。槍械廠史密夫威遜(Smith & Wesson)是歐美有名的左輪手槍製造商,也是第一間做出雙動扳機左輪手槍的公司。

 涉案的子彈類型是在中空子彈外包上銅的「護套中空類型子彈」(jacketed hollow point bullet)。這種子彈結構為彈頭下半部為包覆銅質外殼,但彈尖部分則露出軟鉛。目的在於使彈頭擊中目標後擴張,增加殺傷力,子彈多會卡住在體內,造成更大傷口及大量出血,使中槍者不能活動、還擊或逃走。■本報記者 陳美琪、聶曉輝、梁嘉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