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退休的高級軍械法證主任蔡偉兒於1982年成為首位加入軍械法證科的華人,他亦是前警司級人馬。蔡除揭開一槍兩案,亦詳盡解釋分辨子彈出處的竅門,又透露軍械法證科多年前已建立收集槍彈的犯罪資料庫,更指出警方使用的佩槍,原來是從一間市面公司購入。
槍管來福線坑紋增命中率
蔡偉兒於庭上清楚描述,每枝槍的製造過程俱會在槍管內留下呈螺旋曲線的來福線坑紋,以幫助子彈能更穩定地發射,增加命中率;子彈發射後,其彈殼則會留有來福線坑紋的痕跡。他指每枝槍都有其獨一無二的來福線坑紋,故從彈殼上的來福線坑紋便可驗出是否自同一枝手槍射出。正是基於這個原理,令他斷定Khan Zafar Iqbal與梁成恩俱死在同一枝手槍之下。
蔡偉兒又稱,警方多年前已有為槍擊案件建立一個資料庫,把在案件中現場及中槍人士身上找到的子彈紀錄在資料庫內,「只要一日未搵到把槍,都有可能再有槍擊案發生。」不過,他指槍管內的來福線坑紋或時日累積的關係出現生鏽情況,令射出的子彈的來福線坑紋資料未能完整顯示出來,影響法證工作。
特製中空子彈提升殺傷力
資料顯示,研訊中提到的手槍,是現時軍裝警員所用的,是美製史密夫威遜(Smith & Wesson)M10型點38左輪,這型號手槍於1899年面世,是最傳統的手槍,可裝6發子彈,警隊以特製中空子彈取代舊有點38鉛頭子彈,增強殺傷力。槍械廠史密夫威遜(Smith & Wesson)是歐美有名的左輪手槍製造商,也是第一間做出雙動扳機左輪手槍的公司。
涉案的子彈類型是在中空子彈外包上銅的「護套中空類型子彈」(jacketed hollow point bullet)。這種子彈結構為彈頭下半部為包覆銅質外殼,但彈尖部分則露出軟鉛。目的在於使彈頭擊中目標後擴張,增加殺傷力,子彈多會卡住在體內,造成更大傷口及大量出血,使中槍者不能活動、還擊或逃走。■本報記者 陳美琪、聶曉輝、梁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