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駐四川記者 向雷
從眉山、樂山,到阿壩、甘孜,從廣安、南充,到巴中、雅安,從達州、瀘州,到綿陽、廣元,四川省委書記杜青林上任剛剛兩個月,足跡就踏遍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尤其是較為貧窮的川西藏區,更是杜青林關注的重點。經過廣泛深入的基層調研,杜青林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為今後確定四川的發展方略奠定了基礎。這位一上任就強調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省委書記,以行動為下屬率先垂範。
去年底,杜青林從農業部長轉任四川省委書記。從北京到四川,從中央官員到地方大員,擁有豐富農業工作經驗的杜青林,將給總人口8,700餘萬、農業人口就佔6,000餘萬的四川帶來怎樣的變化?巴蜀人民寄予了厚望。
現年61歲的杜青林,從政之路是從吉林開始的,其為官清廉更在吉林出了名。任共青團吉林省委副書記、書記時,杜青林很少用車,上下班都是走路。而在海南9年間,杜青林更經常深入農村調研,當地留下很多有關他夜宿農家,傾聽農民疾苦的佳話。當看到有幹部勞民傷財搞花架子工程時,他怒斥說:「這不是政績,而是罪惡」。言辭之中,不僅包含著正直善良,更飽含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2001年,杜青林調離海南,出任農業部部長。中央組織部對他在海南的評價是:「顧大局、識大體,政治思想敏銳,有主持全面工作的經驗與能力,作風民主、廉潔。」
為川謀發展 勇於創新
剛到農業部工作時,杜青林一上任就開始著手調研,半年後提出了「施政大綱」——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為農民辦13件實事;啟動全國農業科技年等等。幾年下來,農業部的工作作風煥然一新。
出任四川這個中國大省的一把手後,杜青林感到了身上擔子的份量。「四川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只有不斷創造新的業績,才能不辜負四川父老的期望,而要創造新的業績,就要有種精神、有氣魄、有激情,要敢於突破桎梏,用新的理念指導實踐,用新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
探訪下崗工 慰問困難戶
熟悉杜青林的人都知道,這位省委書記從不向老百姓講大道理,總是從最細微處關心群眾。2007年春節,杜青林走進原樂山造紙廠下崗工人鄭金文的家,關切地問鄭金文:「買肉了嗎?過年有雞、有魚嗎?」當看到貧困職工廖洪昌夫妻倆仍住在僅10餘平方的單身宿舍時,杜青林感到一陣心酸,詳細詢問廖洪昌的生活情況:「廠裡現在還開工資嗎?」「能拿多少錢?」「平時做飯怎麼辦?」「有什麼困難需要政府幫助?」幾句質樸實在的問候,讓廖洪昌心理感到暖暖的。
施政切入點:從調研開始
來四川工作之前,杜青林先後在吉林、海南和北京工作過很長時間。來到四川後,新舊班子交接之際,他滿懷深情地表示:「四川是令人嚮往的地方,我對四川充滿著深厚的感情,中央決定我來四川工作,是對我的信任。從現在起,我就要做一個對四川各項事業真正負責,一心一意為父老鄉親謀福利的四川人。」
杜青林來到四川時,正值該省處於「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全省生產總值躍上八千億台階,在全國排名第九位,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過去5年翻了一番。但四川也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問題:如何把四川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轉變成勞動力資本;如何把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如何實現中央對四川提出的要在西部發展中帶好頭的期許;如何抓住「工業強省」這個著力點,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擺在了杜青林面前。
「第一把火」 燒到點子上
2006年12月22日,四川省委召開重大課題調研動員大會,會議決定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圍繞全省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確定一批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重大課題,集中力量開展調查研究。
一位四川官員說,杜青林上任後燒起的「第一把火」就是調查研究。這位官員認為,這把火燒到了點子上,「四川現存問題都事關兩個字:發展,而不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就不可能找到實現發展的路徑」。此後的兩個月裡,杜青林的足跡開始踏遍巴山蜀水,以自己的行動為下屬做出了榜樣。
日行千里 探望貧病藏民
2007年1月12日至14日,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杜青林,懷著對藏族群眾的深厚感情,頂風冒雪,日行千里,來到海拔3,500多米高的阿壩州壤塘縣大骨節病區,看望慰問患病的藏族群眾。
1月13日上午,杜青林頂著風雪走進尕多鄉尕多村莫洛的家。房間低矮、陰暗、潮濕,莫洛、卓巴姐夫婦坐在長凳上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 因為患大骨節病,他們的行動十分艱難,無法起身迎客。
「老鄉,你們受苦了!」杜青林熱情與莫洛夫婦握手。那邊伸過來的手讓杜青林感到十分痛心:手指短小,指關節粗大如算盤珠;拉起衣袖,肘關節更是凸大變形,像樹枝上的瘤節。這是大骨節病的典型症狀。
「痛的時候有沒有藥吃?」「病情有沒有緩解?」「能不能自己吃飯、洗臉、梳頭?」「冬天有沒有棉被?」杜青林細緻入微地詢問著莫洛夫婦的生活和治療。得知老兩口因為喪失勞力,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後,杜青林立刻吩咐有關方面盡快予以解決。當了解到有的小孩才十多歲就得了大骨節病時,杜青林立即指示當地官員:「少年兒童是大骨節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對他們一定要倍加保護,絕不能讓群眾一代一代痛苦下去!」然後,杜青林將一包包止痛藥和一件件棉被送到患病群眾手上。
書記語錄:
「發展耽誤不得,工作失誤不得,社會折騰不得,錯過一個機遇,會落後一個時代。」
「對人民群眾,要『真動情,動真情』,要視人民為親人,把人民當主人,尊人民為老師,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
「如何對待人民群眾,是檢驗一個官員思想道德、黨性原則和政治立場的一把尺子,不設身處地地為人民群眾著想的官員,做出來的只能是花架子政績工程。」
杜青林簡歷
★1946年11月生,吉林磐石人。
★1964年7月至1966年12月:任柳河縣、永吉縣、舒蘭縣社教工作隊隊員、副組長。
★1967年1月至1968年1月:任中共吉林省吉林市委組織部幹事。
★1968年2月至1978年8月:任第一汽車製造廠分廠團委書記、車間主任、副廠長、黨委副書記等職。
★1978年8月至1984年9月:任共青團吉林市委書記、共青團吉林省委副書記、書記,團中央委員。
★1984年9月至1992年2月:任中共長春市委副書記、吉林省委組織部長、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
★1992年3月至2001年8月:任中共海南省委副書記、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海南省委書記。
★2006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2007年1月: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整飭風紀 化解事端
與對待群眾和藹可親的態度、無微不至的關懷相比,杜青林處理違紀官員時的毫不留情,讓人領略了他剛毅的一面。
2006年12月30日凌晨4時許,四川省大竹縣公安局接到報案﹕該縣竹陽鎮萊仕德酒店一名女員工不明原因死亡。家屬與公眾對這名女員工死亡的原因存在疑問,並不滿於公安機關的調查結論,矛盾迅速激化。2007年1月17日下午4時左右,部分人員與酒店員工發生衝突,引發了打砸燒行為,大量群眾圍觀。此事經網絡傳播後,影響極其惡劣。
事件發生後,杜青林作出批示,要求迅速控制事態,盡快查清案情,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大竹縣縣委書記及公安局長都被停職。四川官員對此評論說,杜青林堅決果斷地處理事端,迅速平息民怨,讓人看到了新一屆省委從嚴治吏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