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
位於沙田火炭的香港體育學院成立於1982年,至今已經有25年歷史。當初成立體育學院的目的是培養香港的精英運動員,或者可以說是全職運動員,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香港終於出現了多名揚名國際的運動員,很肯定的是,體育學院功不可沒。
原址重建說法無根據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終於決定將馬術比賽這個項目轉到香港來主辦。因為香港在馬匹的檢疫水平上比北京強,香港的賽馬活動已經有很長遠的歷史,處理馬匹檢疫的工作經驗豐富。
2008年奧運香港的馬術比賽選址於沙田,因此,體育學院需要讓位。今年初,體育學院已經遷往烏溪沙青年新村,同時借用沙田、大埔及深水步等區康文署管理的體育館,火炭的體育學院開始拆除了。用來改建為2008奧運的馬術比賽用地。
體育學院何去何從?
現在特區政府決定在原址重建,是的。一個已經用了25年的體育院址,拆除重建是正確的,經過了25年,原有的訓練場所可能落後了,可能不足夠應用。
但是,為什麼一定要在原址重建?
有人說,這批精英運動生已經習慣了沙田火炭的舊址,對這個地區有感情,我認為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說法。
不能影響運動員訓練
我認為體育學院不應該在火炭原址重建,體育學院若在原址重建,需得等待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結束後,拆除馬術比賽的所有設施之後才有進行,那將是2008年底的事,這個工程預計得等到2011年第3季才能完成,2009年第3季部分重建的工程可以完成,烏溪沙青年訓練村的臨時運動員宿舍就會搬回火炭重建的第一期工程完成後的宿舍,但是,這批運動生卻得住在一個第二期工程在他們宿舍旁開工的環境。住在一個如此差的環境之下,住在一個建築工地旁的生活如何可以進行良好的訓練,如何得到適量的休息?
因此,我認為體育學院不該在原址重建,而應另尋新址來建新的體育學院,只有在新的土地上建體育學院,建築工程才能盡快開始,不需要等到2008年年底。盡快重建,精英運動員就可以盡快遷入新的院舍,不必忍受一邊建設第二期工程的環境下遷回原址重建、第一期工程完成後的宿舍,嚴重影響訓練的效果。
還有,沙田火炭的體育學院舊址佔地面積有限,這是25年前的規劃,25年後的今天哪裡夠用?25年前的港英政府並不是真的非常重視精英運動員的培訓。撥出的土地面積不大,這會阻止體育學院今後的發展。我認為,趁著要重建體育學院的機會,特區政府應該撥出另一片更大的土地來重建體育學院,為將來體育學院的擴展提供空間。(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