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僐�𡄯蕭 | �愇嚙踝蕭嚙� | ��鞱僚��� | 嚙賣鸌藃�� | 嚙質𨭬嚙踝蕭 | 嚙踝蕭��嚙踝蕭 | �鰵��梹蕭嚙� | ��𢛶�𩤃蕭嚙� | 嚙踢��琜蕭薴�� | 嚙踝蕭��梹蕭嚙踝蕭��𠬍蕭 | 嚙踝蕭頨堆蕭嚙� | 嚙踝蕭嚙踝蕭嚙� | �♀���蕭 | ��蝤堆蕭嚙�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10年回眸變.不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廣東篇‧一衣帶水 相依共榮 粵引港資9000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1]
放大圖片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唐苗苗、趙鵬飛、劉揚

 「香港好,廣東好;廣東好,香港更好!」今年初的全國「兩會」,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用這樣的句子,對粵港關係做了最好的註解。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黃華華又用「成果豐碩」四個字,總結了十年以來粵港兩地在經貿、旅遊、口岸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的全方位合作成果。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廣東省港企累計超過9萬家,港商直接投資累計達1,122億美元(近9,000億港元)。「展望今後十年」,黃華華信心十足地表示:我們要把大珠三角建設成為世界上最繁榮,最有活力的經濟中心之一,到2020年有望達到這個目標。

  「我最大的願望,是活到1997年,就是要在中國收回香港之後,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歷史不會忘記,正是鄧小平這位老人在南海邊畫下的一個圈,親手開啟了粵港交流的大門。可是離這個願望只剩下5個月之遙的時候,老人最終帶著深深的遺憾遠去。5個月後,他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得以實現,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彈指之間,10年已逝,居住在珠江和香江兩岸的民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商務和旅遊客流,使得從1998年以來,深圳、香港之間的六大口岸連續五次延長開放時間,每天經深圳皇崗口岸來往於粵港兩地的旅客達十幾萬人次。

 這10年間,粵港合作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始終成為中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關注的熱點:2006年廣東對香港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5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與2002年相比翻了一番,並且連續幾年都以400億美元的絕對數增長。同時,香港對廣東的投資在這十年也增長很快,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香港在廣東投資的企業超過9萬家,產值超過1,000億美元。

 從90年代的「前店後廠」到服務業的港資湧粵,從CEPA利好下的「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從最初的民間經貿交流到政府間多層次全方位攜手。雖然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知識經濟泡沫破滅和非典陰霾,粵港合作的命題卻歷久彌新、前途更為光明。

香港服務業 搶灘「急先鋒」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全國「兩會」時指出,服務業合作將是今後粵港合作的一個重點。廣東省今年將加大力度引進香港服務業投資,加強引進服務業專業人才,並在實業合作、資格認證等方面出台進一步的措施加以扶持。

 黃華華說這番話的背後,香港現代服務業正如火如荼進駐粵境。此間的業內人士就指出,金融業、物流、商業連鎖已經成為當前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尤其是廣東的「急先鋒」。恆生銀行中國業務總裁符致京表示,藉著WTO和CEPA條款獲得開放的服務業領域,發展勢頭完全可以媲美2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粵港間的製造業合作。

 而其旗下涵蓋連鎖便利店7-11、萬寧、奔馳汽車內地業務、保險顧問、房地產等諸多業務的怡和集團則是另一個實例。該集團華南地區首席代表周肇森回憶說,「反映這些年發展軌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7-11的發展,在2000年前政策還沒有開放時,7-11在廣州、深圳的分店只有50家,隨著CEPA協議的簽署和2005年按照WTO商業領域的全面開放,如今7-11在深穗分店數量已經達到300家。」

合作「五突出」 大基建上馬

 為保障粵港之間合作形成長效機制,1998年,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制度開始確立,自此,粵港合作由此前民間交流為主轉向政府層面合作;2003年,在CEPA簽署後首次召開的第六次會議建立了粵港合作新的架構和新的機制,將原來的「雙首長制」升格為雙方行政首腦出面主持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制度,並對應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日常具體事務。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下設若干專責小組,對各專題合作項目負責研究、跟進、落實。

 黃華華介紹,隨著廣東「十一五」規劃的實施,還將繼續借助和發揮粵港合作的優勢,兩地政府將從「五個突出」推動未來粵港合作:一是突出經貿合作;二是突出民生合作;三是突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口岸合作;四是突出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五是突出科技教育文化合作。

自由行主力軍 粵人旺港百業

 香港素有購物天堂之稱,「自由行」放開後,廣東居民赴香港旅遊持續升溫。據廣東省旅遊局介紹,作為首個開放的港澳「個人遊」的省份,港澳「自由行」一直受到粵民青睞,2004年,經廣東口岸赴港總人數達1,036萬人次。

 2005年,經廣東口岸赴港總人數達1,070萬人次;2006年,經廣東口岸赴港總人數達1,132萬人次。

 據悉,2003年7月28日,港澳「個人遊」率先對廣東省五城市居民開放;其後,開通範圍逐漸擴大到北京、上海、廣東全省以及江蘇、浙江和福建省內的9個城市,至2004年7月1日止,共有32個內地城市的居民可以「個人遊」身份赴港澳旅遊。而至2004年7月底,港澳「自由行」開放一周年之際,個人遊赴港的內地居民累計達260萬人次,約佔同期大陸出境旅遊人次數的四分之一,其中廣東人佔絕大部分,約為240萬人次,極大地促進了香港酒店、零售、餐飲、運輸等行業發展,為香港帶去約158億港元的經濟收入。而2004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以個人遊形式訪港的比重激增,約佔45.3萬內地訪港遊客的一半。

 此外,粵港還積極聯合參加了日本、美國、印度、德國等國際旅遊促銷活動,擴大了大珠三角區域旅遊品牌的影響。

黃華華細數「六七八」

 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廣東省經批准的港資企業累計達9.25萬家,實際吸收香港直接投資累計達1,122億美元(約8,751.6億港元),佔廣東全省實際吸收外資的63.3%。而服務業成為港資進入的新熱點。截至2006年5月,香港直接投資廣東省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1.6:66.8:31.6,房地產業、商業、物流業成為港商投資的熱點,合作重點從製造業為主向製造業與服務業相結合推進。

 據了解,2004年至2006年10月底,廣東吸收香港第三產業項目累計4,556個,實際利用港資累計41億美元。而且,自CEPA實施以來,粵港兩地經貿交流日益頻繁,廣東進出口貿易總額中逾六成是通過香港進出口或轉口。經過廣東口岸進口的香港CEPA項下的「零關稅」產品佔全國的70%。其次,雙方產業互補優勢明顯。廣東是全球重要的製造業中心之一,香港是全球服務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兩者結合打造全球創造中心的基礎和條件非常優越。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也以「六七八」三個數字來說明粵港關係的緊密:一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所引進的1,600億美元外資當中,六成多來自香港;二是外貿進出口總額的七成通過香港進出口及轉口,經廣東口岸進口的香港CEPA項目下「零關稅」產品佔全國七成;三是廣東持個人遊簽證赴香港旅遊的旅客佔全國的八成以上。

大珠.泛珠 粵港墪手拓腹地

  2003年6月CEPA協議簽署不久的兩個月後,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就迅速升格為由兩地行政首腦主持,並攜手澳門提出了為世界所矚目的「大珠三角」區域合作。

「聯席會議」升格

 3年多來,在一年一度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的制度性保障下,「大珠三角」合作一日千里、推進神速,深港西部通道、港珠澳大橋、聯手監測空氣質量、共同保障食品安全等一個個合作項目成為最佳的印證。

 粵港區域合作的步伐並未止步於「大珠三角」,2003年,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由於在「9+2」論壇和「9+2」洽談會之後召開,受到世人矚目。業界分析如果說從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是粵港合作的重大突破,那麼從大珠三角到泛珠三角,則是粵港合作面臨的又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三年簽約千二億

 泛珠經貿合作開展3年來,廣東與香港共簽約項目1,055個,合同金額1,249億元(人民幣)。其中,首屆與第二屆泛珠經貿合作洽談會所簽項目履約率分別達78.5%和84%。

 目前,粵港雙方正積極推進橫琴經濟合作區建設。同時,粵港兩地政府聯合組織港商赴湛江、陽江、韶關、清遠、汕頭、梅州等地進行經貿考察,推動港資企業到廣東省東西兩翼和山區發展,做大做強。

 泛珠三角區域,這個尚處成形之初的板塊正慢慢地被撬動起來,從「大珠三角」到「泛珠三角」,粵港兩地發展腹地不斷得到拓展。同時,在「十一五」迎來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這一需要著眼數十年並付出艱辛努力的區域經濟發展進程,也將迎來極為關鍵的時刻。

在港上市主要粵企

 公司名稱      大股東

 駿威汽車(0203)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

 廣州廣船(0317) 中船集團

 廣州藥業(0874) 廣藥集團

 合生創展(0754) 朱孟依家族

 富力地產(2777) 李思廉、張力

 金威啤酒(0124) 廣東控股

 中國平安(2318) 平安集團

 廣深高速(0525) 廣鐵集團

粵港合作十件大事

 1. 1998年3月30日:粵港合作聯席會議舉行首次協商,粵港合作聯繫會議制度啟動

 2. 1999年:粵港舉辦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到2006年起升格為粵港兩地政府共同主辦

 3. 2002年6月22日:開通粵港港元票據雙向結算

 4. 2002年,粵港雙方在香港共同發佈《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氣質素的聯合聲明》,至2005年,覆蓋整個粵港珠三角區域的空氣監測網絡建成

 5. 2003年7月28日:港澳「個人遊」率先對廣東省五市居民開放。到2004年5月1日,「個人遊」向廣東全省開放。至今年6月底,廣東居民赴港超過1,200萬人次,佔全國8成以上

 6. 2003年1月27日:深圳皇崗口岸—香港落馬洲口岸實施旅客24小時通關

 7. 2003年沙士後:粵港兩地流行病通報範圍擴大,互相通報的傳染病種類,由8種擴大至96種

 8. 2004年:CEPA正式實施。啟動珠三角與香港的第二次經濟互動,大珠三角重新走向合作與分工

 9. 2004年6月1日:包括香港在內的「泛珠三角9+2」正式啟動

10. 2004年:粵港聯合科技攻關,推動兩地的科技與產業合作

粵人遊港說「痛」「快」

 因為姨媽在香港定居,所以廣州華南師範大學張老師往返香港次數很多,對他來說,去香港最大的兩個感受,就是「痛」和「快」。

 「快」是因為節奏快,如果僅僅是去香港休閒或旅遊,那麼永遠都要靠右站,然後感覺很多快步疾走的人「倏」地一下就從身邊穿過去。但是「快」也有好處,就是不會像廣州那樣塞車,因為姨媽家住天水圍,每天都要乘車出去,但是路況很好又不塞車,看街景從車窗外飛逝而過,感覺很舒服。

 「痛」就是辛苦。廣州的朋友、同事知道「好好先生」張老師要去香港,會提前給他開長長的購物單,從化妝品到奶粉,從洗髮水再到各種藥品。每次在香港的最後一天就像購物機器,要盡量滿足朋友的要求,回程就變成搬運工,到家就變成送貨員,實在很辛苦。

互派公務員實習

 公務員交流方面,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又派出3名公務員分別到香港衛生署、海關、庫務署等實習交流,並計劃今年9月再選派11名公務員到香港相關機構實習交流。與此同時,港方今年計劃選派12名公務員到廣東省相關部門實習交流。

 另外,在港澳演出的外國表演團體,經廣東省文化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東莞市演出,毋須報文化部審批。

互借平台 全方位交流

 十年來,兩地除在經貿合作日趨頻繁外,信息化合作方面,也充分利用粵港IT資源網搭建粵港軟件產業交流協作的兩大平台,同時合作組建廣東軟件出口委員會,有效促進廣東軟件企業借助香港的融資和渠道優勢開拓國際市場,成為粵港軟件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教育方面,兩地高校不定期地舉行大學校長論壇,共同探討兩地教育熱點、難點問題,並選派中小學特級、高級教師到港擔任教學顧問項目,互派語言教師培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10年回眸變.不變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虜瞍脤�𢛶𥁒���蕭嚙賡��蕭���蕭嚙� 
2020���虜嚙賣��蕭 
2019嚙賢�賂蕭閫�嚙賣��蕭 
嚙賢掘嚙踝蕭嚙賢○���鼧嚙賢�嘅蕭皛Z�券鱓嚙� 
��憓扳袇嚙踝蕭嚙踝蕭薴噪嚙賣貍摨埈�剜�嚙� 
��鞟�页蕭��舘�𡏭�𤤿�匧鯏銋页蕭嚙踝蕭�艾遬嚙踢左𣈯烵嚙踝蕭 
�兝蝞𧶏蕭嚙�70嚙踢�寞��蕭 
嚙賡�䕘蕭���蕭藆�𡄯蕭嚙踝蕭2019 
嚙賡做嚙踝蕭閫�嚙賢�𩤃蕭嚙踝蕭�坾�踎嚙賜��蕭臐�㾓╞恬蕭嚙� 
嚙賣�嚙踢�㜃��頣蕭30嚙踢�寞��蕭 
嚙踝蕭藆襥嚙賡�嗪蝙嚙踝蕭 
��誯�㕑�𨥈蕭��嚙踢�𧶏蕭皛剁蕭蝵賂蕭藃3藀�殷蕭��� 
��条��毺�𤩺聢嚙踝蕭藂�㛖�嚙踝蕭嚙賢爀�𡢅蕭�蓡 
嚙踝蕭�對蕭��吔蕭�𩣪��蕭��� 
��鞱僚��𨥈蕭嚙質滌嚙質�歹蕭���烵�噐蝖页蕭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