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富裕幻覺」與「相對貧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17]
放大圖片

 中國北京街頭展現的一街兩景—乞丐與白領「同途」。

東方爾

 (續上篇)2003年,中國最富與最窮人群的收入比例是9.1:1,到2004年,最富與最窮人群的收入比例是9.5:1,不但城鄉差距拉大,城市裡的貧富差距也在繼續拉大。早前,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有7625人參與的調查顯示:一方面,78.8%的人認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覺自己的生活負擔比十年前更重了。為什麼中國人有78.8%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增長了,卻有85.3%感覺自己的生活負擔加重了呢?筆者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收入增長帶來的「富裕幻覺」與資源產品漲價、社會保障體系失缺及教育費用、衛生開支、房產高價所帶來的新的三座大山重壓下的「相對貧困」。

追求政績 虛報數字

 先說「富裕幻覺」。這些年來,大到國家的經濟GDP增長,小到百姓的工資收入,用一年更比一年富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而社會上的奢侈品消費成風,一場壽宴耗費數十萬的事實,更是令人平添了「無數的中國人錢多得花不完」的感覺。可是,我們的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的指標統計方式,其實還一直沿用著幾十年前的老辦法,某些地方官員為了追求政績資本,更不惜虛報數字來吹噓各項經濟指標,加上大部分的民間財富掌握在少數富人的手中,少數人掌握著社會大部分的財富資源,貧富差距擴大,這些事實的存在,理所當然的催生了單一經濟指標增長下的「富裕幻覺」。

 再說「相對貧困」。有資料顯示,中國目前80%以上的勞動者沒有基本養老保險,85%以上的城鄉居民沒有基本醫療保障,城鄉困難群體沒有制度化的社會救助,1.4億老年人和6000多萬殘疾人以及億萬婦女兒童缺乏必要的社會福利。而城市居民住房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買一套普通住房,需要一生積蓄。加上,水電氣等資源產品連續數年持續漲價,原本可以投入到社會保障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上的社會財富被人為誤用和擠佔,比如說,每年公款吃喝花去2000億,公車支出3000億,中國在金融股市、國企改制、投資失誤及公款吃喝和公車上是近乎於天文數字的無效支出,使國家沒有更多的財力用於改善百姓的公共福利。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了,致使百姓的「相對貧困」由此而生。

看不見的手 拉大差距

 這些年來,為消弭貧富差距,無論是國家政府,還是專家都開出了不少藥方。可是,按「方」下藥之後,並未取得顯著效果。比如說,這些年來,下了很大氣力抓了「致富機會不平等」、「就業歧視」等問題。可是,沒機會賺錢的人依然是沒機會,有能力發財的人依然大發其財。

 癥結何在?筆者以為,貧者之所以愈來愈窮,關鍵的問題在於,在貧富差距背後有著太多「看不見的手」。

 致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第一隻手是,制度選擇和制度缺陷。比如,電力、電網、石化、金融、自來水、鐵路、航空這些資源性企業出現收入越來越高,價格越漲越高的現象。這就是制度選擇和制度缺陷拉大貧富差距的最典型例證。

 人與人之間對社會資源佔有的不平等,是第二隻手;由於某些既得利益團體對土地、信息,甚至於財富資源的高度壟斷,弱勢群體中的窮人根本沒有條件為自己創造和積累財富。當他們拚盡力氣試圖創造財富時,又得不到有力的權力支持和法律保障,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向銀行貸款,利用財富的力量脫貧致富是最快的渠道,可是,本來就富得流油的房產開發商們可以動輒一貸就是幾個億,可是窮人連幾百塊錢都借不到。

 第三隻手就是「教育與醫療的不公平」。前世行行長沃爾夫威茨分析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他認為「首先是教育、醫療保障、其他資產和機會分配的不公平,以及信息獲取的不公平,才導致收入差距的增大」。如果免費義務教育真正實現了,如果貧困人口的醫療費用降低一半,如果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學費減少到現有的四分之一的水平,那時我們的窮人就不會再為子女上學、看病而窮。

 而第四隻手正是貪污腐化和權錢交易,和某些人來自於非市場的不公平收入。這些年來國有資產被侵佔,貧困縣裡出千萬、百萬貪官的現象日趨嚴重。為了縮小貧富差距,我們的政府一方面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減免農業稅,扶貧、扶持再就業,保護農民工權益;一方面卻聽任這些看不見的手打著「公共利益」的旗號食利於民,中國的窮人能不越來越窮嗎?

「身份差」不除 貧富差難平

 這些年來為了緩解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政府可謂想盡了辦法。從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到增加國企上崗職業基本生活費;從免除農村孩子的教育學雜費,到出台各項措施,保障支付農民工資。然而這一切舉措相對於節節攀升的貧富差距來說,彷彿只是「揚湯止沸」—當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增速為世界第一時,卻有2610萬貧困人口在飢餓的貧困線上掙扎。

 在中國,為什麼調整和縮小貧富差距就這麼難?顯然,除了少數用印鈔機印鈔票的速度暴富的富豪外,在中國還有一大批靠「身份」致富的人,當中包括腐敗貪官,也有用「合理」的手段致富的國企管理者,如「窮廟裡的富方丈」,如在國企上市之前,購買大量國企原始股,待國企上市後拋出大撈一筆的國企中上層管理者,當然還有前些日子在內地媒體頻頻曝光的—年薪10萬的電力公司抄表工,年薪25萬的殯儀館普通員工,年薪最少也是15萬的縣市電信移動公司普通員工……,這些「高薪人士」,從工作的勞動量,到崗位技術含量再到職務的重要性,都不足以享受這麼高的工資,可他們偏偏就是拿這麼高的工資。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雖然過去15年中,中國居民工資性收入穩步增長,但收入差距的擴大,已成為工資分配中的突出問題。而在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公佈系列收入分配報告顯示,1990至2005年,城鄉居民的平均貨幣工資收入最高最低行業之比由1.76︰1擴大為4.88︰1,報告承認,政府調節收入力度不夠。

 天然壟斷者身份的形成,源自於計劃經濟年代,固化於國家對行業准入的限制,泛化於市場改革過程中某些人「花錢買機制」,再加上這些年來,有關部門反壟斷執法的不力,面對這些天然壟斷者的固化泛化現象,沒有採取任何相應措施。由於天然壟斷者的出現,社會上也就無可避免的出現一大批「天然的被壟斷者」。天然壟斷者使社會上極少數人和少數部門,總是通過「提價」、「不合理收費」、「自行制定收費標準」等致富方法隨意的攫取和吞噬百姓的錢財……於是富者更富;而被壟斷者的身份卻使無以計數的人不得不從貧困的錢包中拿出錢來,支付名目繁多的「雙向收費」、「初裝費」「附加費」……於是貧者更貧。

 「壟斷者」與「被壟斷者」的「身份差距」,就這樣成為滋生非法暴富的土壤,成為幾乎無處不在的尋租活動的溫床,並進一步造成了人們價值觀的扭曲和人生觀的庸俗化,甚至導致社會道德水準大幅度下滑,形成一種物慾橫流的可怕局面。比貧富差距更可怕的是「身份差距」,當我們的政府有關部門在對「調整收入差距力度不夠」進行反省的時候,是否反省了這一點呢?(二之二.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