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長達一星期的書展,是香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展期雖已過了一半,仍有大批書迷陸續湧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與盛會。
去年流行講通識教育,書展配合潮流,推出語文書作主打;今年適逢回歸十年,大批中國文物來港展出,港人轉移關注考古書了。
來到第18屆,累積了18年的經驗,在預計入場人數將再破紀錄的佳績上,我們不妨仔細「閱讀」香港書展的特色。
閱讀學通識
貿易發展局傳媒及公共事務部主管邱松鶴表示:「書展屬於文化產品推廣活動,我們採取文化及產業並重方式策劃展覽,目標是在七月為出版界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時,把市民的焦點聚焦在閱讀。」
於是,書展順理成章成為大眾閱讀的風向標。主辦單位將市民的閱讀焦點聚焦在書展,書商亦藉書展推出不同主打。
商務印書館董事總編輯張倩儀表示,每年都會因應社會需要而在書展推出不同主打書,如去年便在通識教育潮之下,以通識閱讀及語文基礎為主打,希望讀者能夠藉閱讀而吸收更多通識知識。而當時最暢銷的,是彼得.薩伯(Peter Suber)的《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
數碼學習不容忽視
今年的主打,則有數碼學習及考古系列。張倩儀指出,在數碼學習方面,會與Google合作,推出網上搜書功能。而考古系列則是近來掀起的古文物潮配合。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不少中國文物運港展出,帶動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有增無減,出版商乘勢推出有關古文物的書籍。商務亦不例外,其中受歡迎的包括故宮系列,而第一天便有不俗的銷售成績的,是《東京夢清明上河圖》。
世界上有不少大城市都舉辦出色的書展,如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開羅和倫敦書展,均聞名國際。這些書展除了有助推廣閱讀文化,營銷文化產品外,還提供了一個交易場所予出版商,讓文化界交換市場訊息。
邱松鶴表示,貿發局一直留意各地書展的動態,香港的書展不以大型交易為主要對象,但以普羅讀者為主。
回歸十年,港人對本土文化感興趣,今年書展也以「閱讀香港」為主題,策劃了一百多項文化活動,推介很多有關香港文化的新書及舉行一系列「閱讀香港」講座。
推廣閱讀無禁區
「我們認為香港是一個沒有禁書的世界,不過讀者心理上往往自設禁區,排斥一些認為難讀的書,我們希望可以推廣閱讀無禁區的想法。」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把「閱讀香港,就閱讀禁書開始」的理念帶到書展中,合辦了名作家系列和閱讀香港系列,邀請了演講和寫作皆出色的龍應台、倪匡、董啟章、于丹等作家出席講座。
首屆書展,參展機構主要來自香港。多年來兩地三岸文化交流得以增加,如今香港書展除了以本港出版的書籍為主外,也增加了內地和台灣出版書籍的比例,以內地次之,台灣為第三位。
邱松鶴表示,台灣出版社一向是繼本港、內地後,最大境外參展來源地,我們希望兩岸三地的出版社,能以書展為平台,把出版物介紹給香港,內地及各地的讀者。
大會因此舉辦了「兩岸三地閱讀文化」座談會,請到中、港、台的學者鐵凝、周蜜蜜和張曉風教授來分享三地的閱讀文化。
18年前,首屆書展只是一個在香港大會堂裡舉辦的小型展覽,經過十多年經驗的累積,配合有效的宣傳和推廣,今天香港書展已成為每年文化界的盛事了。
龍應台:香港沒有打開的抽屜
圖、文:陳莉莉
香港書展的名作家講座系列,由龍應台打響頭炮。她以《香港十個沒有打開的抽屜》為題,和讀者分享她認為香港未被人認識的文化知識領域。
講座開始前,大會播出香港電台節目《想一想香港—龍應台》,龍應台的所思所想透過影像表達出來,倍增感染力,紀錄片放映完畢後掌聲雷動。
有講不完的故事
龍應台是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之後曾在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大學任教,早期的《野火集》深受讀者喜愛,她現在的魅力仍不減當初。前天(19日)舉行的講座大廳座無虛席,龍應台首先透過自己拍攝的香港照片,和讀者一起思考香港的故事。
她為即將要重建的上環嘉咸街拍攝了很多相片,一些平時不惹人留意的事物,在龍應台細膩的觀察下,全都是一個又一個說不完的故事;就像嘉咸街一塊十分普通的招牌,她可以從中訴說香港獨特的歷史文化。
短短的嘉咸街,龍應台發現了姿彩萬分的空間─摩登的咖啡館,正展出國際攝影師的攝影作品;附近的水果攤,老店主仍沿用著蘋果的老譯名—蛇果;一幢前舖後居的唐樓建築物,上層是市井般人物所居住的地方,衣物還掛在陽台外,而下層卻是一間裝修時髦的小店子。簡簡單單一條街,有講不完的不簡單的故事。
騙人只能騙一次
龍應台說:「我們無權要住在北京胡同裡的人,和香港老街老巷的人,還過著原始人的生活。不過,我們可不可以給他們現代人舒適生活的同時,而又保留他們原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生活方式呢?我認為是可以的。這樣,城市的魅力才可以保存留下來。」
龍應台認為,香港全部是酒店及商廈,變成了一個死胡同……「現在有一千萬大陸客自由行來港,對不起,如果整個香港都變成了購物城的時候,那一千萬人只會來一次,騙人只能騙一次。」
有人認為,拆掉舊有的東西是為了未來的發展。龍應台則認為,從來各地保存舊有的東西都是為了未來。嘉咸街是一個很珍貴而未被打開的抽屜,香港還有很多這樣的抽屜,例如香港粥麵史、香港左派右派史、香港尼泊爾人歷史等等。
行動性強 社會進步
書展講座上,有一位住在旺角「波鞋街」的讀者向龍應台提問,說他如果不想搬離即將清拆的「波鞋街」,他可以怎辦?龍應台便提議他加入行動(ACTIVIST)的行列,表達自己的聲音。
龍應台認為,香港對文化保育忽視,不可以完全怪責政府,市民也有責任,有怎樣的人民,便有怎樣的政府。她舉例,台灣二十年前是一黨專政,民間要成立團體是不可能的。若有人想成立一個婦女團體,於是到有關當局登記,但官方單位已成立了一個婦女團體,而法律規定了只能有一個婦女團體,所以民間便用上其他方法了。人民開始從教育、消費者權益等各方面挑戰政府,最後都會碰到政治問題。但是,當一個社會的人民的警醒性強,行動性強的話,便會推動社會進步。
香港很難培養創意者
講座涉及的問題十分廣泛,文化、政治、教育都談到了。在港教學期間,龍應台發現香港大學生在短短的三年大學期間,匆匆地應付讀書考試,然後匆匆又地投入工作,香港教育培養出一流的「技術員」,但很難培養出那種創意爆發的思想者。
她又指出,把掌握英文語言和國際化劃上等號,是很錯的觀念,「香港學校把英語和國際化劃成等號,其實語言只是一個工具,打個比喻,語言像是一個電燈泡,你不能把它插在凍牆上的洞裡便會亮,背後必須有連串的基礎建設,例如鋪設電路等,燈泡才會亮;國際化的道理也一樣。」
有讀者希望龍應台為香港的發展提供意見,她表示,自己書中有關添馬艦的文章,便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在講座中,她也不忘推銷自己的著作。
書展熱賣書
書展展期過了一半,稍作小結,到底有哪些書是讀者的心頭好?今期「股瘋」,全民熱炒,帶動書展中的商管作品大賣。突出者如《平民資本家》、《川普清崎教你賺大錢》等,已率先跑出。除了這類書,挾著明星效應出書的傅穎,其作品《T with Sunshine》成績亮麗,出版商表示,由於這兩日入場人士以年輕人為主,於是流行小說、繪本及偶像作品都會較受歡迎。有趣的是,長銷書《24個比利》在書店以65折大力促銷下,居然銷情不俗,成為今期書展的新亮點。在近期的文物熱下,考古書籍同樣大有作為。
24個比利
作者:丹尼爾.凱斯
譯者:小知堂編譯組
出版社:小知堂
簡介:人們喜愛書展,也許並不完全出於對新書的渴求,還為了在那兒重逢一些舊面孔。《24個比利》,敘述關於威廉.密里根的真實故事,曾長據暢銷書榜。這個在美國俄亥俄州涉及連續強暴案的嫌疑犯1發現同時具有24個迥然不同的人格。因為多重人格分裂,威廉最終被判無罪。
你總有愛我的一天
作者: 張小嫻
出版社: 青春文化與皇冠出版社聯合出版
簡介:「這一生,她只愛過一個人。浩瀚塵世,惟有他是所有思念的歸鄉。睽別二十年,他老了,她卻變年輕了。他認不出她來。這一回,他愛上了她。」對於女人來說,時間狡猾又可怕;對於愛情,它則更加弔詭。在漫長的思念與相戀中,我們在時間中多少次相遇又錯過?當我們重遇時,愛情還在原來的地方麼?
平民資本家
作者:林森池
出版社:天地圖書
簡介:何謂市場錯價?何謂股市泡沫?在《平民資本家》一書中,筆者嘗試用宏觀及微觀的基礎分析,以抽絲剝繭方法,剖析股市泡沫箇中奧秘。讀者只要細心監察企業數據,任何經營不善、公司老化、管理策略出錯及只憑概念等問題皆無所遁形,投資時候自然進退有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東京夢清明上河圖
作者:杭侃、宋峰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簡介:現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杭侃以書解畫,以畫配書,以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帶讀者欣賞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體會一千年前東京的繁華和命脈所在。書中截取畫中多個有趣片段,向讀者解讀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歷史謎團。適逢香港掀起「汴京熱潮」,此書成為焦點一點不讓人意外。
腹稿
作者:葉愛蓮
類型:小說
出版:廿九几、kubrick
簡介:葉愛蓮的第一部個人小說集,收錄小說〈K〉、〈她們不是孿生〉、〈秘密〉、〈腹稿〉等六篇,書寫關於年輕女子的成長歷程—將畢業的大學女生的茫然若失、辦公室女郎歇斯底里的囈語、女子們間的親密暗語……看似瑣碎而又微不足道的個人歷史,卻道盡了女人們的親密心事。
一個人住第5年
作者:高木直子
譯者:洪俞君
出版社:大田
簡介:高木直子筆下的單身生活,輕鬆也寂寞,讓人難以割捨。可愛的圖畫配上親切的文字,勾勒出的是一個人生活的日常點滴:一個人洗澡、一個人看恐怖片、一個人逛超市……曾經一個人生活的妳,絕對不會感到陌生。只是,那其中淡淡幽默的口啓,讓寂寞增添了幾分色彩。
川普清崎讓你賺大錢
作者:唐納.川普、羅伯特.清崎
譯者:陳琇玲、陳正芬
出版社:商周出版
簡介:川普清崎,不是日本人。房地產鉅子唐納.川普與《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破天荒合作,教妳如何在這個經濟充滿不確定的時代精明理財。書中還瞄準了全球正在發生的「中產危機」,川普、清崎以企業家、投資人和教育家的身份,要讓你避免成為問題受害者。
佐賀的超級阿嬤
作者:島田洋七
譯者:陳寶蓮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簡介:因為無力撫養,母親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到佐賀鄉下的外婆家,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一間破爛茅屋!在那物質匱乏的日子裡,樂觀的外婆總有神奇的辦法讓生活過下去,始終讓家裡洋溢著笑聲和溫暖……〕
The Writer And Her Story
作者:智海
出版:廿九几、kubrick
簡介:《The Writer》講述一位駝背作家因為作品內容沉重,經歷重重波折後,依然無法出版作品而鬱鬱至死的故事。智海展開後續創作,繪出該作家的極盡沉溺的遺作成漫畫〈The black void〉,並合輯成《The Writer And Her Story》。十年後,此書正式出版,將為他年底舉行的漫畫十年展打響頭炮。
T with Sunshine
作者名稱:傅穎
出版社:一本堂
簡介:本書是Theresa第二本繪圖散文集,比上一本作品《甜蜜蜜》更多手繪插圖,更多Theresa為新作親自拍攝的獨家靚相。書中,她把自己在陽光下做的白日夢、在陽光下談的戀愛、在陽光下遊玩的愉快時光、在陽光下思考的有趣及無聊問題……都坦白地一一公開。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卻愛上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