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之重寶第二期展覽唐朝閻立本《步輦圖》,可見唐太宗身形巨大,婢女們身形嬌小,突顯唐太宗的威武。 本報記者 潘政祁 攝
黃曉領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在中國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因此《論語》中孔子的「君子不器」的論述也就深入人心,這句話本來是針對「君子」而言的,是講社會分工「君子」應該做的事。但是由於儒家學說的政治地位的不斷升級,「君子」這個詞語涵蓋的社會職能逐漸被儒家的社會道德所取代。在儒家的倡導下,「君子」在社會道德上的地位逐漸被拔高,似乎人不是「君子」就不配做人了,本來是社會平民涵義的「小人」這個詞語也在社會道德作用下變成道德低下或行為不正派的小人的涵義了。並且就是在物質的獲取上君子也是佔有優勢,正如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所言「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孔子所處的時代是農耕時代,當時的人們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農耕,所以孔子用耕來代表具體的工作說明分工。「君子」 尋求治理國家的方法而不去尋求如何吃飯而工作。
因為耕田種地,在天災人禍時便要挨餓(這裡的「耕」現在可以理解為各種具體工作,比如效益不好失業等);但是學習治國的方法,就會吃上國家的俸祿而不必擔心天災人禍了。孔子的這種說法是勉勵人學習儒家的「道」——禮教,是對培養的潛在「君子」說的,本來也沒有什麼錯誤。可是後來的人們讀《論語》曲解和誤解這個意思,認為孔子是看不起平民的「小人」做的具體的工作,這句話也被認為是對「君子不器」的註腳。
因此,歷代對於「君子不器」更加產生誤解,也就看不起「器」,推而廣之看不起科學技術及其他的技術。現代有很多人把中國現代科技落後的帳算在了孔子和儒家學說的頭上。筆者認為算在儒家學說的強化的「禮教」上猶可,可是算在孔老夫子頭上實在是個誤會。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算在孔子的頭上也是算在了根子上了。孔子主張「禮教」,所謂禮教就是社會的一種集體主義,把整個社會看成了一部機器,人只能作為這部機器的零件,抹殺了人的個性和主動的創造性,這樣的思維對於近代、現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但是,孔子的思想卻是適合於封建制度,並且是最為適合封建制度的完善的理論,保持了封建制度的長期的穩定和發展。孔子的學說是有歷史局限性,看待孔子也要站在歷史高度來看。
對「君子不器」的誤解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由來已久,並且廣泛存在於封建士大夫和知識分子心中,對於人們的思想影響至深,也是造成中國封建社會不重視科學技術和藝術的原因之一。
唐朝閻立本是著名的畫家,善於圖畫,工於寫真,曾任唐朝大匠、工部尚書之職。《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七》記載:
太宗嘗馵侍臣學士泛舟於春苑,池中有異鳥隨波容與,太宗擊賞數四,詔座者為詠,召立本令寫焉。時閣外傳呼云:畫師閻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俛伏池側,手揮丹粉,瞻望座賓,不勝愧赧。退誡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倖免牆面,緣情染翰,頗及儕流。唯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汝宜深誡,勿習此末伎。」
閻立本已經是職位較高的主爵郎中,本應以禮相待,可是卻因為是著名的畫家,而被呼來喝去,稱作「畫師閻立本」,並且當場作畫時「奔走流汗,俛伏池側」如 「廝役之務」,可見當時認為是「匠」、「器」之為的包括作畫在內的藝術多麼為人看不起,地位低下。所以閻立本訓誡他的孩子不要學習這種「末技」,並且自己也深以此為辱。其實就作畫來講,閻立本雖說技藝高超,但是他的本職工作做得很好,並且作畫的愛好也是與工作相關的,可以說是一種個人的修養。但是由於時人對此根深蒂固的誤解,本來很好的事情變成了低賤了。
閻立本的「器」的愛好影響了人們對他的看法,還不算什麼。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個人愛好還成為了不被信任的理由,也或當時人們認為他是不務正業吧。《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七》記載:
立本為性所好,欲罷不能也。及為右相,馵左相姜恪對掌樞密。恪既歷任將軍,立功塞外;立本唯善於圖畫,非宰輔之器。故時人以千字文為語曰:「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咸亨元年,百司復改舊名,改為把書令。四年卒,謚曰文貞。
閻立本善於作畫成為了「唯善於圖畫,非宰輔之器」的缺點。這與初唐人們重武有關,也是與閻立本在圖畫上高深技藝的名聲有關,一種技藝的光輝把其他長處掩蓋了。但是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當時人們對「器」的嚴重鄙視和誤解。幸好,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重視素質教育,重視個性發展,重視個人修養了,畫家等藝術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了。
道是人們必須遵守的,器也是人們必需的,它們是事物的兩個層面,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讓我們尊道重器,使生活更順暢,心靈更舒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