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網上「殺人」頻頻 反思虛擬世界暴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6]
放大圖片

文:健 吾

 編按:網絡欺凌(cyber bullying)並不新鮮,不知是否今年暑氣特別盛,有些網友在家中無事可做——上月到某報紙編輯的網誌中,「聲討」該報揭發網民nike上載日本AV發布事件,並把這位編輯的生活照及個人資料公開;本月,到14歲的9優會考女狀元何凱琳的網誌「炸版」,留下過千條挖苦語句。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傳播速度快,但是否就可以藉此隨一己之意欺凌、踐踏、歧視別人,甚至置他人於死地?本期視野特約作者健吾,以日韓為鑑,剖析「無形利刃」的破壞力。

 今年1月22日,韓國性感女歌手U-Nee在仁川的公寓中自殺。她的家人說她表現有點異常,有說她跟之前自殺的韓女星李恩宙自殺的「設定」一樣──時間是中午,地點是家中,同樣自縊身亡。

 1981年出生的U-Nee原名李慧蓮,是童星出身,在96年曾參演KBS《新世代報告書:大人不知道的事》,亦曾拍過幾部電影,03年以藝名U-Nee推出首張大碟,05年推出第2張大碟,以性感造型打入市場,雖然不算特別出色,但自殺前仍進行第3張唱片的製作工作,更是韓國軍隊「最想見的女藝人」第1位,星途其實不俗。

 自小入行的性感女歌手U-Nee自殺的原因,有說是因為她受到網上欺凌──有人不停把一些刻薄的話留在她的網誌中,日本傳媒更把她的死稱為「網上殺人事件」。

 在U-Nee的網誌中,有人說她是「賤女人」,因為她曾推出半裸寫真集,又說她是私生子、曾經整容,甚至說她是「人造人」、「咁假,見到就作嘔」等,所以有說她不敵網上的謾罵而自殺。

網上殺人的定義

 網民的留言愈來愈多,卻沒有人注意那些「意見」的質素和力量。究竟在網上留幾句「你咁肥又醜,唔死都冇用」,算不算欺凌?

 談到欺凌和無形暴力問題,日本人可算是專家——日本的校園欺凌問題存在已久,早前有日本學生把7封「自白書」寄給文部省大臣伊吹文明,表示如果未能在某個限期前處理好欺凌問題,就會在學校天台自殺。

 日本文部省遂重新制定所謂欺凌的定義:

 1. 向比自己弱的對手單方面的欺凌;

 2. 身體上或心理上連續性地攻擊;

 3. 令對方覺得有深刻的痛苦。

 不過,這定義其實也被日本語的曖昧性所淹沒——首先,甚麼叫「弱」?現代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說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反抗,而且權力是流動的,一班人輪姦一個人,叫不叫「單方面」?而一班的同學,一個一個的輪流說一句:「你14歲就考9優好叻咩?」、「點解你咁肥?」……那麼,這又算不算是「連續性」?而最重要的,是被欺負的一方,要如何表達她受到「深刻的苦痛」?

 現實中的校園欺凌也那麼難以定義,網上是匿名而又隱密的,其狀況又如何?據美國「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調查,11歲至19歲的網絡使用者中,有三分一正受到網絡欺凌。

 日本的網絡新聞記者渡邊真由子說:「用網絡有意圖地發出一些攻擊性言論,令他人受到傷害,就叫做『網絡欺凌』。比方說,在一些BBS上惡意中傷,用手機中的相機拍下一些令人難受的照片,或是在照片中加工上載發布,也是普通的欺凌方法。因為加害者多數也是匿名,不分時間或地點,所以其實很容易就會造成『欺凌』。」

人身攻擊豈止言辭

 那位14歲9優狀元的個人網誌,收到了2,000多個留言(編按:仍在不斷增加中),當中要多過分便有多過分——甚麼「做醫生?唔好做外科,手指咁肥做唔到手術」、「1歲多52隻啤牌洗牌後仍可背出次序?!做賭神好過啦」。字字人身攻擊:「姐姐/點解你咁叻又咁肥咁樣衰既@@/仲有呀,你個名好潮呀/好羨慕你呀/姐姐點解你IQ得130但係都跳到級既?/我有個同學140都冇得跳級呀/你算唔算係好彩,即係死好命呀?」

 這些都是言語上的人身攻擊,但我想這已算低層次的了。早前,有一份報章的周姓女編輯寫了一個專欄,但網民,包括一位港姐博客引用《香港網絡大典》中的描述總括事件,指女編輯的專欄:「字裡行間大加挖苦色情影片上載者nike,並將青少年風化案等色情罪行氾濫、全歸咎於nike上載分享AV這種行為之上……多個論壇的網民都一致以為,周氏將大部分過錯推卸予nike,而把家長及傳媒所應負的重責全然置諸不理、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且在立論上有欠公允。此外,她更將所有觀看AV的網民標籤化,把他們與電車男這類別畫上等號,嘲諷說『每個亞洲電車男心都有一條nike link』。」

 當下反應,「電車男」三個字,何時成為了「變態佬」的同義詞?我所知道的「電車男」不過是深情、有正義感,對女角用情專一的「好男人」。據我所知,電車男是不下載鹹片的,因為他會真金白銀買DVD。

 網民看了女編輯的專欄後,異常不滿,在不同的網上討論區破口大罵,遣詞用語極盡刻薄之能事,罵人性器生蟲,之後再找到女編輯的網誌,找到人家的照片後加工上載取樂,再從人家日記中提取蛛絲馬跡,說要找到人家住處、學校,務求「起人底」,之後更有公眾人士「炸」女編輯的網誌。

罵街如何當讚美

 最神奇的,是那一位「美貌跟智慧並重」的港姐博客把事件這樣總結:站出來罵人罵事,就預計會被人反罵,道理簡單極了。專業的評論員,被批評當獎勵,要是文章能掀起人家的激情,要是我們再去理解反對者的觀點和價值,再引起深一層反思和調整,就算是賺了。由於互聯網的普及,讓反饋的訊息更直接和快捷,應該是所有作家、評論員的福氣,硬要將口水戰說成「欺凌」,正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也許她是對的。如果對方沒有覺得「被欺凌」,日本定義的網上欺凌是不成立的。問題是,一位女性,如果被人家下最惡毒的咒詛,一堆堆網友(先大膽假設是男性)說要「起你底」,要承受多少心理壓力?如果女編輯自殺了,網民會不會覺得他們「成功剷除社會一害」?抑或才急忙反省「網絡欺凌」,令女編輯的死變得「有意義」?

 從上年「巴士阿叔」事件開始,香港已變成「人人狗仔隊,人人爆料,人人批評家」。那位港姐,也在電視節目中被問及「你雲晛寫港姐秘聞,咪一樣係狗仔隊」。是,我答是。她絕對是。

 網絡是匿名的,在沒有新聞做新聞的香港傳媒中,網絡美少女又會變成雜誌被訪者,博客又會成為專欄作家。早晚,發聲者身份都會被「公開」,被「起底」,面對電子街市佬、街市婆的謾罵,唯一的應對,是不是只有把面皮做沉降工程,一笑置之,責罵當成讚美?

 順帶一提,面對網絡的「匿名性」,原來很多國家都曾計劃引進「實名制」,但所有國家的人民都反對。韓國早前原要引入「身份證號碼」上網,以真名留言,但幾乎所有韓國人都齊聲反對。設立第一個台灣數碼博客平台「個人新聞台」的詹宏志曾指出:「(匿名性)是人性的暗面,也是網絡發言的一個需要。」

 說到底,網絡欺凌不是單一事件,也不是甚麼「出得薯皝w鱄n還」的口水戰,這是人性質素的問題。那位可愛的港姐,你明白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