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孫明揚、許雄向陳日新致祭。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本報訊】現時新界原居民均可享有、俗稱「丁屋」的鄉村小型屋宇政策,便是新界鄉議局前主席陳日新當年幾經辛苦向港英政府爭取而來,使新界原居民得以安居樂業。陳日新生前好友、前新界扶輪社社長盧志忠昨日在陳日新公祭儀式上致悼詞時,緬懷與陳日新相識50年的點點滴滴,也與前來致祭人士分享了陳日新生前一些鮮為人知,卻對社會有著重大影響的軼事。他形容陳日新為人思維縝密,略帶傲氣,惟十分關注新界事務,更為之勞碌一生。
向前港督麥理浩陳情
60、70年代,港英政府向新界居民徵收土地,但賠償方面卻只願意付出按市值計算的地價。盧志忠憶說,陳主席當時思考再三,批評政府做法不公平,未有考慮土地發展後的潛在權益。於是,陳主席向政府據理力爭,經過多番交涉,政府最終接受把土地發展後的潛在權益計算入賠償評估之中,令新界市民得到應有的權益。
為新界原居民爭取權益,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在政府及議會內擁有所屬代表,使得下情可以順利上達。盧志忠說,曾經有一次,前港督麥理浩在時任新界鄉議局主席的陳日新陪同下出巡新界。麥理浩當時問陳日新,有沒有甚麼要求﹖陳日新馬上答說,行政局內未有代表新界的議員,對新界居民十分不公道。他認為,新界田多人多,但行政局內沒有人了解這裡的情況,故應該有了解新界情況的代表在行政局內反應情況。在陳日新的陳情下,麥理浩考慮了一段時間,便委任時任新界布政司司長的鍾逸傑為行政局議員,讓他代表新界表達意見。
為新界事務 據理力爭
盧志忠又說,陳主席最看不過不合理的事情,如他曾為一富商向港英政府力爭,使之能為窮人的醫療服務多作貢獻。話說,50年代,新界慈善團體委任總理須政府批准,當時有一富商申請做元朗博愛醫院總理,卻被港英政府拒絕,且沒有提出任何理由。陳日新知道後,便向港英政府抗議,認為政府不應阻礙有意幫助市民的人士擔任醫院總理。最終,政府同意讓這位富商擔任元朗博愛醫院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