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演藝學院外判作業——新丁與師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21]
放大圖片

 ■攝影張穎認為學生製作該更認真。

 晚上十時多,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的Kubrick書店經已關門,但店外赫然有多盞強燈,把書店前的街道照得比平常夜晚更燈火通明。

 原來,是一群演藝學院的學生正在拍攝外景,把本來熙來攘往的大街變成片場。

 機工組的學生爬上木梯,調校燈光的方向;汗流浹背的製片組學生穿梭在人與機器之間打點一切;負責攝影的張穎坐在35mm菲林攝影機面前,眼睛放在鏡頭前,打量畫面的美感和光暗的調和;低班的學生待張穎走開時向鏡頭探頭探腦,希望從中偷師;而本片導演關文軒,則仔細地指導女主角關於當天拍攝的重點,而女主角則一邊配合化妝師的「手勢」,一邊聆聽導演的講解……

 經兩個多小時的準備功夫後,第八組戲正式開拍。

 導演關文軒上年投標港台的外判節目,《咖啡或茶》便是計劃催生的嬰兒,故事改編自蔡浩泉的同名短篇小說,關文軒用現代的語境講60年代的故事,用影像代替文字,寫實地建構大學生的故事,他笑言,也從中學習寫小說的人是怎樣鋪排劇情。

時間不是問題

 關文軒不想為趕進度而倉促拍下去,他希望每一幕都是最好的,就算拍得慢,他們還有整個暑假可以拍,只是自己要付出更多時間罷了,他說,「學生拍攝可能會比較慢,不過我們要求的不是速度,而是可否達到最佳效果。」

 負責攝影的張穎有拍攝商業片的經驗,這位大師兄對今次《咖》的製作要求十分高,「雖然質素第一,但我仍視之為學生功課,不想像拍商業片一樣,為了趕時間而犧牲好的東西,可以堅持的、可以做好些的,都想盡量爭取。」

將「空想」變真

 有資金支持、技術支援、時間上的充裕,他們創作的空間像給開闊了,而且在理論和實踐之間,他們學懂如何將「空想」變真,「如果你覺得創意應是天馬行空,這就不是創意,只是一個放任、沒有根據的東西……學院給學生訓練的機會,希望他們在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多念頭,但必雖清楚如何去實踐方能成功。」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為「創意」下了一個註釋。

 將「空想」變真需要很多人的合作,當然少不得製片組的同學。Charlie主修監製,他形容製片組是隊中的後援亦是先鋒,是第一個到場的人,也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實行上的安排、拍攝的預算和不同單位的洽商,至器材的看管、「基地」的位置和場地的還原通通都要處理。Charlie雖然剛剛畢業,但已有專業的風範,「清場時最忌自己人留下東西,我們會確保把現場還原,希望從學院時代開始,便讓人知道我們是在制度下做事,為電影界帶來好的聲譽。」

 看著同學們忙碌地在片場工作,記者雖然是旁觀者,亦能感受到電影工作者的辛酸。他們不但承受「皮肉之苦」,還要抵得住意志上的煎熬,方能完成一個製作。一班年青人甘願為電影理想付出,確實是業界之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