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安倍遏制中國的「大亞洲」之夢難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24]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安倍最不明智之處,是他不明白日本不可能在亞洲作政治大國,更不能作政治領袖,他們只能跟著美國,依附美國。因此,他們不可能提出甚麼可行的同盟式組織。事實上,印度、澳洲以至美國對於「四國對話機制」都反應冷淡,印度和澳洲都不願被日本拖下水,反而即時表明發展與日本的關係並不針對中國。

 日本首相安倍在參議院選舉大敗之後,進行了連串的亞洲外交大動作。他首先在雅加達與印尼簽署「日本印尼經濟夥伴協定」,接著轉飛印度。這回,安倍不但帶去四百億日圓低息貸款,還帶去了「大亞洲」之夢。然而,印度冷淡回應了這個明顯針對中國的政治同盟計劃。

四國共盟針對中國

 安倍在印度國會演說表明,這個所謂「大亞洲」計劃,就是由美國、日本、澳洲再加上印度,形成一個沿歐亞大陸邊緣的「弧形」。安倍稱這是一個海洋民主國家的「自由繁榮之弧」。安倍上台後出版了全面闡述他的內政外交理念《走向美麗之國》,即提出要建立美日澳印四國戰略同盟。顯然,「大亞洲」之弧,是四國戰略同盟的發展。

 安倍在演說中一再強調美日澳印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戰略利益。因此有必要結成某種形式的同盟關係。安倍指出,共同的價值觀就是民主的價值觀,自然這是一種排除中國、針對中國的外交語言;而所謂「共同戰略利益」,表面上有經濟利益,有石油能源的運輸利益,實質是針對中國、制衡中國的共同利益。對此,安倍也不諱言。

 日本前駐華公使宮家邦彥,撰文《日本新對華外交著眼點——建立包括中亞和中東在內的「大亞洲」以牽制中國》,更是詳細闡述了安倍之夢的理據。文章稱,日本對華外交,不可迴避三個問題:第一,中國未來有否成為亞洲大陸霸權的可能?第二,如何維持亞洲的實力均衡?第三,日本是否有維持亞洲實力均衡的政策?文章說,日本的親華派認為中國不可能搞霸權,而厭華派則認為「中國已經構成威脅」。不管怎樣,維持「實力均衡」是必要的,否則「為時晚矣」。宮家邦彥說,過去,日本以朝鮮半島、東南亞以及印度為中心的「遏制中國」政策時代正慢慢終結,建立包括中東和中亞的「大亞洲」概念,並以此實現「實力均衡」,是日本對華外交最為妥當和緊迫的任務。

遏華政策不會成功

 事實上,過去日本的「遏華」政策,還包括台灣因素,不過這觸及中國之核心利益,過於敏感,宮家不敢公開講。不過,他也說了實話,承認舊的「遏制」政策過時和失效,一方面東南亞與中國發展良好的關係,二方面朝核問題也趨於緩和,三方面,印度也和中國改善了關係。但是宮家的錯誤在於「沒有深刻認清遏華政策過時失效的根本原因。因此,日本若推「大亞洲」又犯同樣的錯誤。

 安倍最不明智之處,是他不明白日本不可能在亞洲作政治大國,更不能作政治領袖,他們只能跟著美國,依附美國。因此,他們不可能提出甚麼可行的「同盟」式組織。事實上,印度,澳洲以至美國對於「四國對話機制」都反應冷淡,印度和澳洲都不能被日本拖下水,反而及時表明發展與日本的關係,並不針對中國。

 其實,印度、澳洲和日本三國,是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中國在亞洲實行睦鄰政策,他們為何要無端端上日本的賊船呢。安倍如果不改變這種「制華」的外交策略,訪華不會成功。(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