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海四方談•影壇短打:電影文化的高熱火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18]

文﹕朗天

 自從《電影雙周刊》年初關門,香港便連唯一一份電影雜誌也告「失守」。一個電影發展曾經如此蓬勃的地方,居然連一本電影雜誌也沒有,非常諷刺。更諷刺的是,我們連《雙周》如何失守,向誰失守都無法確定。太商業的社會風?香港一向都瀰漫著全民熱衷賺快錢的文化,此風潮內地上漲的速度亦遠為驚人。

 說是沒有人看影評以至沒有人寫影評,似乎過於草率,但近年網上影評的水準委實不俗,而且敢於「說真話」。難道真是虛擬平台淘汰了紙上傳媒嗎?《雙周》將會在網上重生,實行徹底投入電影文字的轉移範式。而《雙周》停刊後,坊間傳聞快有新的電影雜誌出來替補,其中一個說法便是,近年在內地辦得有聲有色的《看電影》會來香港搞繁體字版。

 回歸後愈來愈多香港人看簡體字書,《看電影》已不乏本地讀者,即使推出繁體字版,市場也不會擴大多少。事實上,香港的閱讀市場,單論銷量根本無法和內地相比——只會有本地刊物北上的野心,內地刊物南下嘛,肯定不是要圖利。

 謎底揭盅——《看電影》不是要搞繁體字版,而是來港跟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合辦一份名為《香港電影》的電影文化月刊,試刊號已定於九月底出版。

 《香港電影》的最大特色,是整份雜誌都以港產片為報道、評論和研究的對象,不觸及在港上映的外國、中國內地或台灣電影。而所謂港片則不限於新片,也包括我們以往經常掛在口邊的「粵語殘片」、邵氏/電懋/國泰的經典舊片,以及標誌著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嘉禾、新藝城、德寶製作。

 怎樣才算是港產片?問得出這問題當然不甘於追隨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年來的標準,在那標準下,《夜宴》是港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是港片。港產片的定義也關乎評論和研究的取向,例如有助了解所謂電影中體現出來的香港特質或精神,直接可和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香港研究課題展開對話。

 是以,《香港電影》的試刊號便清一色圍繞「甚麼是香港電影」的主題,以排山倒海的文字砌成一個龐大專題,包括著名的電影人的訪問,也包括學者和影評人的角度,務求多角度切入,呈現出一個立體面貌,匯聚成一些說法。全書約二十萬字,類近《看電影》的字海攻勢,擺出來的姿態很明顯:不是要討好香港讀者,而是要扭轉閱讀慣性,強勢宣示一個「應然」,而不去追隨所謂「實然」。

 該書究竟有甚麼寫手?已知道的香港作者有邁克、黃愛玲、游靜、羅維明、李焯桃、列孚、崑南、舒琪、文雋、湯禎兆……熱鬧可期,絕對像已耍出鐵甲萬能俠的絕招──高熱火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新聞專題

更多